骔帽

zōng mào [ zong mao]
繁体 騌帽
注音 ㄗㄨㄥ ㄇㄠˋ

词语释义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元明之际很流行。

词语解释

  1.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 元 明 之际很流行。

    明 冯梦龙 《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喫子一惊。”《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大娘手碎其头上騌帽,掷之於地。”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用马鬃或棕、藤编成的帽子,样子如钟状, 元明之际很流行。

明冯梦龙《山歌·修騌帽歌》:“修騌帽见子一吓,洗网巾喫子一惊。”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头戴时新密结不长不短騌帽,身穿秋香夹软纱道袍。”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大娘手碎其头上騌帽,掷之於地。”

汉字详情

zōng [zong]
部首: 320
笔画: 11
五笔: CPFI
仓颉: NMJMF
四角: 73191

英文翻译

a horse's mane; bristles

宋本广韵

mào [mao]
部首: 318
笔画: 12
五笔: MH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ABU
四角: 46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4)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5)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动词

戴帽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英文翻译

hat, cap; cap-like tops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海陆丰腔] mo6 mau5 [客英字典] mau5 [陆丰腔] mo6 [梅县腔] mau5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东莞腔] mau3
◎ 潮州话: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ɑumauh/m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