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仗

mà zhàng [ ma zhang]
繁体 罵仗
注音 ㄇㄚˋ ㄓㄤˋ

词语释义

相骂打架。

词语解释

  1. 相骂打架。

    峻青 《海啸》第四章:“从小,他就是骂仗的大王。”

引证解释

⒈ 相骂打架。

峻青《海啸》第四章:“从小,他就是骂仗的大王。”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KKCF
仓颉: RRNVM
四角: 66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2) 同本义

对子骂父。——《世说新语·方正》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斥骂(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咒骂(用恶毒的话骂);笑骂(讥笑并辱骂);辱骂(污辱谩骂)

(4) 增益。通“隖”

商则长诈,工则饰骂。——《盐铁论》

(5) 痛斥

武骂 律曰。——《汉书·李广苏建传》

骂逆贼。——宋· 文天祥《后序》

应元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大骂而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英文翻译

accuse, blame, curse, s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maa6

宋本广韵

zhàng [zhang]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DYY
五行:
仓颉: OJK
四角: 25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rely upon; protector; fight; war, weaponry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3 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ɖʰĭaŋdriangx/d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