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铺
词语释义
驿站
词语解释
见“ 驛铺 ”。
亦作“ 驛舖 ”。驿站。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按马传曰‘置步’。传曰:‘邮置者,驛马也。邮者,铺递也。’既言置,又言邮,盖亦当时俗语,如今言驛铺也。”《清史稿·兵志十二》:“请设驛政局,推行邮政,俾驛舖经费专取给邮资,即三百万岁耗可以省出矣。” 清 康祖诒 等《上皇帝书第二》:“裁漕运,而省千里之需;去驛舖,而溢三百万之项,此铁路宜行二。”
引证解释
⒈ 见“驛铺”。亦作“驛舖”。驿站。
引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按马传曰‘置步’。传曰:‘邮置者,驛马也。邮者,铺递也。’既言置,又言邮,盖亦当时俗语,如今言驛铺也。”
《清史稿·兵志十二》:“请设驛政局,推行邮政,俾驛舖经费专取给邮资,即三百万岁耗可以省出矣。”
清康祖诒等《上皇帝书第二》:“裁漕运,而省千里之需;去驛舖,而溢三百万之项,此铁路宜行二。”
驿铺的网络释义
驿铺
唐代,在枫亭设立枫亭馆,址在驿里(今枫亭下墩)。
宋代,改枫亭馆为太平驿,增设华馆(今鲤城城西)、登瀛馆(今鲤城东北25里处)、九仙馆(今东门迎春亭),枫亭铺(今枫亭铺头、南距太平驿3里处)、朴木铺(今县城东20里的榜头镇附近)、长岭铺(今郊尾长岭)。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兴化县,设皇华馆(今游洋镇)和平陂铺(今钟山镇马铺)。
元代承宋制,称邮驿为“站赤”(蒙古语译音),铺为邮传。驿、馆、铺等设置与宋代略同。
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平驿改称枫亭驿。全县设置有:枫亭驿,役夫40名(其中丞1名、吏1名、防夫32名、馆夫6名);县前铺,役夫5名;石马铺,役夫4名;长岭铺,役夫5名;沙溪铺,役夫5名;枫亭铺,役夫5名。
清代驿、铺设置与明代同。至清末,废铺,设邮政代办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睪(
)声。本义:古代供传递公文或传送消息用的马)(2) 同本义
驿,置骑也。——《说文》
即孟子置郵,所谓遽也。
馹为传车,驿为马骑。
楚子乘驿。——《左传·文公十六年》
使驿谒诸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后数日驿至。——《后汉书·张衡传》
(3) 驿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4) 又如:驿递夫马(驿马);驿马星(星相家的迷信说法,若占卜得驿马星,表示将远行、赴任、移居);驿吏(管理驿站的官吏);驿亭(古代作为行旅中途休息住宿的处所);驿书(以驿马传送的文书);驿馆(旅馆,驿舍);驿骑(乘驿马传递文书的使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iah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pū
名词
(1) (形声。从金,甫声。本义: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
(2) 同本义
铺,箸门铺首也。——《说文》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金琐银铺。——何晏《景福殿赋》
铜龟蛇铺首鸣。——《汉书·哀帝纪》
金铺交映。——西晋· 左思《蜀都赋》
(3) 又如:铺手(铺首)
(4) 铜器名。豆属。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铺,亦古器名,有公刘铺,有天尹养铺,形亦如簠,但簠方而铺圆耳。——明· 杨慎《丹铅总录》
动词
(1) 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铺,陈也。——《广雅》
铺敦淮汶。——《诗·大雅·常武》
引笔铺纸。——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2) 又如:铺房(指旧俗在婚期前一日,女方派人到婿家去铺设卧房);铺眉苫眼(装模作样);铺苫(铺展,铺垫);铺堆(堆;装);铺陈(指被褥等卧具);铺排(铺叙;铺陈);铺腾(铺张;挥霍;喷;散发);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穷排场)
(3) 安排,摆设
铺时绎思。——《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铺派(安排)
(5) 铺设 。如:街道是用古老的鹅卵石铺成的;铺路面;铺铁轨
(6) 设置;部署 。如:铺谋设计(巧作安排设下计谋);铺谋(筹划);铺撒(铺展,表现)
(7) 披挂;覆盖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着金莲造化功。——唐· 吕岩《七言》
(8) 铺叙 。如:铺文(铺叙文词);铺说(详细述说)
量词
(1) 用于褥子、垫子、炕或佛像等。如:一铺炕;三铺画
(2) 另见
pù
名词
(1) 商店。俗作“铺”
铺,贾肆也。——《韵会》
铺,俗作舖。——《正字通》
(2) 又如:饭铺;杂货铺;当铺;铺家(店家,商店);铺席(店铺;商店;商人);铺行(店铺和商行);铺舍(指商店);匠人铺(制造或修理物品或机械的店);铁匠铺
(3) 卧具;床铺 。如:地铺;吊铺;床铺
(4) 驿站。古代传递公文和投递信件的地方。现多用于地名
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元史·兵志四》
(5) 又如:铺司(古代负责掌理公文邮件等传送事宜的官员);铺兵(古代担任传送公文、邮件的兵士);铺舍(古代掌理传送公文邮件的处所);铺马(驿站中专门传送皇帝诏书的马匹);铺递(传送公文的驿站)
(6)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