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崩

jià bēng [ jia beng]
繁体 駕崩
注音 ㄐ一ㄚˋ ㄅㄥ

词语释义

驾崩 jiàbēng

(1) 帝王死

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后汉书·舆服志》
天子死曰崩。——《礼记·曲礼》
death of a sovereign

词语解释

  1. 称帝王去世。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遂籍羣优於教坊,羣优耻之,驾崩,遁归於 吴 。”《说唐》第十四回:“当 文帝 驾崩时,并无遗詔。” 侯宝林 《改行》:“皇上死啦……你得说皇上驾崩啦!”

引证解释

⒈ 称帝王去世。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遂籍羣优於教坊,羣优耻之,驾崩,遁归於吴。”
《说唐》第十四回:“当文帝驾崩时,并无遗詔。”
侯宝林《改行》:“皇上死啦……你得说皇上驾崩啦!”

驾崩的国语词典

尊称天子死亡。

驾崩的网络释义

驾崩

  • 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为“驾崩”。
  • 古代皇帝死后之所以叫驾崩,因当时皇帝是称之为万人之上,是由万民拥戴,他有权力驾驭和支配臣民来维护江山和平稳定的领导,成为一种驾之势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已经不能行使权力,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就形容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的意思。
  • 驾崩造句

    听闻那个圣明的皇帝驾崩的消息,百姓如丧考妣。
    湖广文武很快统一了口径,贼心不死的四合教就是这场骚乱的幕后主使,他们趁着崇祯皇帝驾崩的机会突然发作,却被运筹帷幄的何军门一举扫灭……
    “阴谋篡位”说的是康熙驾崩,隆科多宣诏书“传位于四子”,而八王他们说诏书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抢班夺权,改了先王诏书。
    六王毕,四海一,历史风烟深处的大秦,随始皇驾崩埋没在历史的硝烟中。
    之后不久,国王驾崩,他继为君主,又把王位禅让给一大臣,离开王位,到普明香岩山中修道,道号自然子。
    和尚死了叫圆寂,道长死了叫西归,皇帝死了叫驾崩,士大夫死了叫不禄,短信死了叫没人转,上周死了就叫这周的周一。祝没让短信死的人周一快乐。
    自从天阳大帝驾崩,大燕和红月便一直陈兵各条战线。
    懦弱帝王驾崩,幼子继位安能治天下?巾帼不让须眉,天下为家处处家。
    宋明帝驾崩之后,其子宋楚帝即位,再也无法忍受被人掣肘的局面,决心夺回实权。
    以前英王驾崩导致议会解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隆庆皇帝驾崩新旧更替之机,张居正终于把握住机会荣膺阁揆之职……
    皇帝驾崩,士气锐减,以致兵败如山倒。
    退朝后,约在傍晚时刻,宫中突然传出慈安太后暴崩的消息,宫廷内外全都惊呆了,以为传错了恶耗,可能是慈禧太后驾崩。
    皇帝驾崩标志着该国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等到康熙皇帝驾崩后,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子胤禛。
    关于光绪葬地的选择,多半认为是直到他驾崩后,才由新登基的宣统皇帝溥仪之父、醇亲王载沣,派人在西陵界内找了一块叫金龙峪的地方,兴建陵寝。
    《隋书》与《资治通鉴》均记载文帝驾崩于大宝殿,这说明文帝临死前的病榻就放置于大宝殿。
    这次太皇太后驾崩,齐王刘将庐来长安奔丧,总算他还记得先帝与太皇太后的恩德!
    隆平四十二年末,齐太后与瑞王逼宫大成,是以,先帝驾崩,瑞王继位,改年号承德,史称弘帝。
    神朝王玄亦驾崩,各地诸侯蠢蠢欲动,典封善更是临危授命。

    汉字详情

    jià [jia]
    部首: 320
    笔画: 8
    五笔: LKC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RNVM
    四角: 46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加声。本义:以轭加于马上)

    (2) 同本义

    驾,马在轭中。——《说文》

    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吕氏春秋·贵因》

    驾言兮焉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驾御(驾驭。驾驶车马;引申为驱驶、控制)

    (4) 把鞍加在马背上

    一马驾一鞍,一女驾一男。——明· 陈罴《跃鲤记》

    (5) 骑;乘

    驾,乘也。——《广雅》

    郤献子闻之,驾往救之。——《韩非子·难一》

    (6) 又如:驾士(导引皇帝坐车的人);驾龙(仙道乘龙飞行);驾跨(骑乘);驾鹤西游(死的婉称)

    (7) 操纵;驾驶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驾而宿于朝房。——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8) 又如:驾飞机;驾轮船;驾着一叶舟;驾长(船长;对船主的尊称);驾娘(划船的女子;女船工)

    (9) 用胳膊支撑

    驾着鹰雕。——《武王伐纣平话》

    (10) 又如:驾鹰走犬(带上鹰犬);驾祸害人(制造祸端,加害他人);驾景朝元(魂归天上)

    (11) 抵挡

    见那乱竹篙打来,两只手一驾,早抢了五六条在手里。——《水浒传》

    (12) 凌驾;超越

    驾,凌也。——《小尔雅》

    犹诈晋而驾焉。——《左传·昭公元年》

    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吕氏春秋·贵国》

    (13) 又如:驾车夫(陵驾,超越);驾凌(凌驾);驾俗(超俗)

    (14) 传布

    仲尼驾说者也。——《法言·学行》。注:“传也。”

    (15) 又如:驾说(传布学说)

    名词

    (1) 车子,或帝王车乘的总称

    为之驾。——《战国策·齐策四》

    (2) 又如:驾部(官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驾头(宋代帝王车驾出行时,仪仗队名目之一);驾被(车马的饰物)

    (3) 马 。如:三驾马车

    (4) 借指皇帝,天子 。如:驾上人(皇帝的禁卫军士);驾坐(君王);驾幸(皇帝车驾来临);保驾;晏驾;圣驾

    (5) 对人的敬称 。如:劳驾,大驾;枉驾;屈驾;驾到(敬称对方到来)

    (6) 马拉车走一天叫一驾

    驽马十驾。——《荀子·劝学》

    (7) 姓

    英文翻译

    to drive, sail, fly; a cart, carriag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3
    ◎ 潮州话:gê3

    宋本广韵

    bēng [beng]
    部首: 325
    笔画: 11
    五笔: ME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UBB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2) 同本义

    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

    (3) 又如:山崩地裂

    (4) 崩裂;倒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崩拆(倒塌断裂);崩陷(倒塌陷落);崩陨(塌陷);崩损(崩塌损坏);崩坠(倒塌坠落)

    (6) 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越二月,帝崩。——《明史·海瑞传》

    (7) 又如:崩驾(帝王之死);崩殂(崩背,崩逝。又指帝王之死)

    (8) 崩溃;垮台;败坏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阳货》

    (9) 又如:崩阙(败坏);崩动(煽动败坏)

    (10) 破裂,迸裂

    天崩地塌壮士死。——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11) 又如:谈崩了;崩裂(物体突然破裂);崩云(破裂的云彩);把气球吹崩了

    (12) 炸伤;枪毙 。如:爆竹崩了他的手;咋不崩了他?

    (13) 血崩,指妇科“崩症”

    英文翻译

    rupture, split apart, collapse

    方言集汇

    ◎ 粤语:b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en1 [陆丰腔] ben1 [梅县腔] ben1 [海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东莞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宝安腔]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pəŋp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