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

mǎ guà [ ma gua]
繁体 馬褂
注音 ㄇㄚˇ ㄍㄨㄚ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马褂 mǎguà

(1)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以黑色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衣服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词语解释

  1.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 满 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解放前与长袍合为官定的常礼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老残游记》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衣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 瑞丰 穿着最好的袍子与马褂,很像来吃喜酒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七段:“画上画着个大胖孩子,穿着他父亲大马褂子和云头鞋。” 管桦 《烙饼》:“他拉过一领苇席,盖上麦种,站起身,一手提着风雨灯,一手把滑下肩头的棉马褂子往上提了提。”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解放前与长袍合为官定的常礼服。

清赵翼《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
《老残游记》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衣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瑞丰穿着最好的袍子与马褂,很像来吃喜酒的样子。”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七段:“画上画着个大胖孩子,穿着他父亲大马褂子和云头鞋。”
管桦《烙饼》:“他拉过一领苇席,盖上麦种,站起身,一手提着风雨灯,一手把滑下肩头的棉马褂子往上提了提。”

马褂的国语词典

骑马时所穿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原为满族的服装,沿为常服或礼服。

马褂的网络释义

马褂

  • 马褂是服饰名 ,对襟、平袖端、盘扣、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分为大襟马褂、对襟马褂等。
  • 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男性正装“袍褂”的外褂则较长,长及膝盖或更偏下,与短款的马褂不同),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男女皆可穿。(女性马褂在款式和装饰上略有不同。)至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统用黑色面料,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
  • 马褂造句

    身穿白底衬衫,外罩藏青色排扣马褂,下穿蓝灰色三叉裤,足踏褐色布底鞋,内套青丝袜。
    即使中国早已推翻帝制多年,他仍然穿着长袍马褂,拖着一根不合时宜的长辫。
    福琛偷偷的从作坊里收集了一些有毒的染料,用蜡质的衣服口袋包好,藏在他那马褂官服的褶子里顺了出去。
    那一套宽大的袍褂不合身地罩在枚少爷的瘦小的身上,两只手被长的袖管遮掩着,一个瘦小的头在马褂上面微微地摆动。
    因为,革命既已成功,在服饰上如仍沿袭清政府统治时期流行的瓜皮帽、长袍马褂是不合时代潮流的。
    宋笑天身着一件黄马褂,脚下穿着一双拖鞋,还带着脚镣,此刻正一摇一晃地被两名管教向着监仓押去。
    通过人工授粉或花期放蜂传粉,亦可大大提高马褂木种子品质。
    这算不上诗,但是却比之也不差,而且五步成诗,想来也难能可贵,赏黄马褂一件,点位状元。
    雷震带着一队溃兵来到八里台的时候,正遇上洋兵进攻,炮火硝烟中,他只瞧见聂士成穿着整齐的冠服,外披黄马褂,横刀跃马,威风凛凛的立于桥头。
    穿着蓝色长袍,外罩一件黑马褂,头戴礼帽,显得神采奕奕,儒雅风流。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此外,便是榔榆树、杂交马褂木,主要分布在南屏路、皖西大道等地。
    头挽簪髻,插银首饰,绣帕盖顶;身穿白布扣大襟汗衣,中套黑满肩马褂,外系绣花围裙,布扣对襟右斜,左右两边开叉。
    只见有的人头戴白色包巾,穿着马褂,有的一身破棉袄,一律的布鞋。
    黄马褂、挖耳勺、烟荷包、鼻烟壶、丝穗儿这些古旧之物,黄宗洛都一直随身携带着。
    国庆将到,特赐封你为幸福铁帽子王爷,统领快乐、好运、成功、平安四大公爵,赐穿幸福黄马褂,俸禄自定,允许带吉祥如意兵器在中南海行走,钦此。
    白马褂立马取出他那百宝箱,又拿出了一颗鹅卵一样的石头给阳明吞了下去,然后不知又是从那里摸出一个大号注射器,朝阳明手臂血管里注射进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长袍、马褂、马甲为满族人的主要服装。
    其他新引进的,比如榔榆、马褂木、瀑樱、灯台树等在市区还不多见,仅有一株两株,这次在市区还是第一次大规模地栽植。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guà [gua]
    部首: 525
    笔画: 13
    五笔: PUFH
    五行:
    仓颉: LGGY
    四角: 3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中式的单上衣

    (2) 罩在外面的长衣。如: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小褂(中式的贴身穿的单上衣);长褂;短褂

    (3) 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4) 清代礼服外服的名称。礼服加于袍外称外褂,短的称马褂

    英文翻译

    jacket, overcoat, coat; gow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3 kwaa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wa5 [陆丰腔] kua5 [海陆丰腔] gwa5 [客语拼音字汇] ga4 gua4 [客英字典] gwa5 [宝安腔] ga5 [梅县腔] gw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賣佳合去聲合口二等krueh/koehk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