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马粪 ”。
引证解释
⒈ 见“马粪”。
马蕃的网络释义
马蕃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bō
(1) ——吐蕃(
)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2) 另见
fān
名,动词
(1) 通“藩”
(2) 篱落;屏障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大雅·崧高》
夫蕃篱之鶠,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
(4) 藩屏;捍卫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国语·楚语下》
(5) 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
(6) 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 。如: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
(7) 颊侧
蕃者,颊侧也。——《灵枢经》。张志聪注:“蕃蔽在外。”
(8) 通“番”
(9) 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
(10) 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
(11) 另见
fán
形容词
(1) 同本义
蕃,草茂也。——《说文》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庶草蕃庑。——《书·洪范》。传:“滋也。”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比喻青春年华)
(3) 众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4) 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
(5) 通“繁”。盛 。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
(6) 通“皤”。白色
周人黄马蕃鬣。——《礼记·明堂位》
(7) 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
动词
(1) 繁殖;增长
以蕃鸟兽。——《周礼·大司徒》
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
(2) 又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an1 [海陆丰腔] fan1 pan1 [客英字典] fan1 [台湾四县腔] fan1 pan1 [宝安腔] fan1 | bi1 [梅县腔] fan2 fan1 [陆丰腔] f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煩 | 附袁 | 並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bʰĭwɐn | byan/b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