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马舡 ”。大船;官船。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彼处吏书差役,带领马船,直至 长沙 迎接。” 明 李东阳 《马船行》:“ 南京 马船大如屋,一舸能容三百斛。”《明史·陈瑄传》:“又快船、马船所载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官军足用,有司添差军民递送,拘集听候。”
运马的船。
明 陆嘘云 《世事通考·船只》:“马舡、粮舡、战舡、哨舡、渡舡。” 清 陆世楷 《马船行》:“将军驱马一万匹,载马直须船一千……马船已朽马骨高, 朝汉臺 边嘶夜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舡”。
⒉ 大船;官船。
引《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彼处吏书差役,带领马船,直至长沙迎接。”
明李东阳《马船行》:“南京马船大如屋,一舸能容三百斛。”
《明史·陈瑄传》:“又快船、马船所载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官军足用,有司添差军民递送,拘集听候。”
⒊ 运马的船。
引明陆嘘云《世事通考·船只》:“马舡、粮舡、战舡、哨舡、渡舡。”
清陆世楷《马船行》:“将军驱马一万匹,载马直须船一千……马船已朽马骨高, 朝汉臺边嘶夜月。”
马船的国语词典
官员乘坐的大船。
马船的网络释义
马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2) 同本义
船,舟也。——《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
小曰舟,大曰船。——《说文义证》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庄子·渔父》
便舍船,从口入。——陶潜《桃花源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3) 又如:船坞(船厂;停泊、修理或制造船只的地方);船把板(船主);船不漏针(比喻绝无遗失);船多不碍路(数量虽多,但互不妨碍);船横芦篚嚣(轩然大波;闹出乱子);船人(船夫。也作舩人);船头(船的前部;船老大)
(4) 空间交通工具 。如:太空船
动词
用船运载
蔡人告饥,船粟往哺。—— 韩愈《平淮西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son3 [沙头角腔] son2 [客英字典] son2 [海陆丰腔] son2 [梅县腔] shon2 [台湾四县腔] son2 [宝安腔] son2 [东莞腔] son2 [客语拼音字汇] so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船 | 食川 | 船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dʑʰĭwɛn | zsjyen/dj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