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留

mǎ liú [ ma liu]
繁体 馬留
注音 ㄇㄚˇ ㄌ一ㄡˊ

词语释义

1.古民族名。相传为汉马援南征所率将士的后代。 2.猴子。 3.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子。

词语解释

  1. 同“ 马流 ”。

    《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又有 西屠夷 盖 援 还留不去者,才十户, 隋 末孳衍至三百,皆姓 马 。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马伏波 有餘兵十家不返,居 寿洽县 ,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 马留 。衣食与华同。” 清 惠士奇 《送陈秋田先生之官长宁》诗:“邑里时逢乌蜑户,居民半是 马留 人。”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马,氏也, 援 ( 马援 )之溃卒为 马留 ( 隋 唐 时称 马留 ,今曰 马来由 )。其种族又因姓氏起云。”

  2. 猴子。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引《桐江诗话》:“ 吕惠卿 察访 京东 , 吕 天资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説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説法马留为察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猕猴》。参见“ 马流 ”。

引证解释

⒈ 同“马流”。

《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又有西屠夷盖援还留不去者,才十户, 隋末孳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境异》:“马伏波有餘兵十家不返,居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衣食与华同。”
清惠士奇《送陈秋田先生之官长宁》诗:“邑里时逢乌蜑户,居民半是马留人。”
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马,氏也, 援(马援 )之溃卒为马留(隋唐时称马留,今曰马来由 )。其种族又因姓氏起云。”

⒉ 猴子。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四·猕猴》。参见“马流”。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引《桐江诗话》:“吕惠卿察访京东,吕天资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説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説法马留为察访’。”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

马留的国语词典

马来人。相传为马援南征将士的后裔。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返,居寿洽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也作「马流」。

马留的网络释义

马留

  • 马留,汉语词汇,释义为猕猴。
  •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部首: 521
    笔画: 10
    五笔: QYVL

    英文翻译

    stop, halt; stay, detain, k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