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

mǎ jiǎ [ ma jia]
繁体 馬甲
注音 ㄇㄚˇ ㄐ一ㄚ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马甲 mǎjiǎ

(1) 马身披的铠甲

armor on horse

(2) 〈方〉背心

vest

词语解释

  1. 马的护身甲。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 明宗 与 梁 人对栅於 德胜 ,时 晋高祖 为 梁 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輟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水浒传》第五五回:“ 呼延灼 领了钧旨,带人往甲仗库关支, 呼延灼 选讫铁甲三千副,熟皮马甲五千副。”

  2. 干贝。江珧肉柱。

    宋 朱熹 《次秀野杂诗韵又五绝》:“向来试吏著南冠,马甲蠔山得飫餐。” 宋 周必大 《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同赋江珧诗牵强奉答》:“珠剖蚌胎那畏鷸,柱呈马甲更名珧。”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蜜丁马甲》:“蜜丁曾共品,马甲亦同名。”

  3. 方言。背心。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罩甲》:“国朝 王应奎 《柳南续笔》云:‘今人称外套曰罩甲。’……按,今 吴 中犹有马甲之称,当即由罩甲而得。” 张天翼 《夏夜梦》:“那件密密扣着的马甲--把她显得更加瘦小。”

  4. 清 八旗制的兵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然惟驍骑营之马甲、领催、匠役隶之。”原注:“ 满洲 、 蒙古 每佐领下马甲二十人…… 汉 军每佐领下马甲四十二人。”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圈地之 满 蒙 ,驻防之八旗,无置马甲,而除其名粮,一切受治於郡县。”

引证解释

⒈ 马的护身甲。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明宗与梁人对栅於德胜,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輟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
《水浒传》第五五回:“呼延灼领了钧旨,带人往甲仗库关支, 呼延灼选讫铁甲三千副,熟皮马甲五千副。”

⒉ 干贝。江珧肉柱。

宋朱熹《次秀野杂诗韵又五绝》:“向来试吏著南冠,马甲蠔山得飫餐。”
宋周必大《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同赋江珧诗牵强奉答》:“珠剖蚌胎那畏鷸,柱呈马甲更名珧。”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蜜丁马甲》:“蜜丁曾共品,马甲亦同名。”

⒊ 方言。背心。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罩甲》:“国朝王应奎《柳南续笔》云:‘今人称外套曰罩甲。’……按,今吴中犹有马甲之称,当即由罩甲而得。”
张天翼《夏夜梦》:“那件密密扣着的马甲--把她显得更加瘦小。”

⒋ 清八旗制的兵丁。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然惟驍骑营之马甲、领催、匠役隶之。”
原注:“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马甲二十人…… 汉军每佐领下马甲四十二人。”
章炳麟《訄书前录·客帝匡谬》:“圈地之满蒙,驻防之八旗,无置马甲,而除其名粮,一切受治於郡县。”

马甲的国语词典

战马身上所披的甲衣。

马甲的网络释义

马甲 (干贝别称)

  • 马甲是干贝的别称,软体动物,肉柱称“江珧柱”,干制后又称“干贝”,是珍贵的海味品。亦称“玉珧”,出自《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同赋江珧诗牵强奉答》。
  • 马甲 (网络词汇)

  • 为了让认识你的人猜不到,在常用的用户名外再注册的其他名字,叫穿马甲。一般论坛明令禁止使用马甲闹事这种现象,管理员等特权阶级是可以查到你的IP并查封的,但你如果是动态IP或者使用代理的话,封IP是很难的。
  • 一个现实人在同一论坛注册多于2个(含2个)ID并同时使用时,常用的或知名度较高的那个ID一般称为主ID,其他ID称为马甲ID,简称马甲。 “替身”是其延伸义之一。
  • 在网络中,在论坛上,马甲泛指同一个IP地址的不同ID。
  • 基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人性格的多面性,马甲是网络虚拟社会普遍存在、不可消除的一种现象。马甲的存在,使网络比现实社会更接近人性,也更具吸引力。
  • 马甲造句

    总的来说,习性相近、性情温和、鱼体大小相仿的品种可以混养,如温和的接吻鱼、温柔的神仙鱼、七彩凤凰、红玫瑰、珍珠马甲、蓝曼龙等都可混养。
    录像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可能是身着白色紧身衣裤,外配绿色马甲,在翻倒的汽车里用小钳子夹起碎石的景象。
    网络千奇百怪,姑娘救人叫卖。寂寞抽的是风,楼上楼下楼盖。灌水难解干旱,网上拍砖厉害。抓狂吐血才嗨,上火星痛快!送你护体马甲,杀敌金刚不坏!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
    他指不定开了多少马甲在这儿到处骂人、姿意妄为,自己不干净,论坛当然乌烟瘴气。
    据悉,从礼帽西装到马甲靴裤,各类潮装造型都是他亲自拍板,很多服装饰物都是他专门从日本带回来的。
    马甲镇是一个小地方,四面环山,地处穷乡僻壤。
    新郎和他的岳父上身穿着传统的马甲和硬翻领衬衫,打着领结,下身没有穿长裤,而是穿着短裤。
    但群嘛,有什么大不了,踢了咱不陪他玩了就是,或者换个马甲再潜进去,或者向群主道个歉以后听头儿的话,法儿很多。
    他知道按照清时的规矩,他算马甲,每月应该有三两的例牌银子才对。
    画面诱惑!胡定欣与姐妹晒马甲线秀小蛮腰。
    新版本不仅换马甲更升级功能。
    一件用苗疆蜡布制作的马甲,类似于前世自己穿在里面的特战马甲。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挤压一些人以各种马甲躲在阴暗角落里造谣生事打黑枪的空间。
    散酒换“马甲”获利人判刑。
    旗装主要由袍、袄挂、马甲等组成,而旗袍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
    套牌车,别以为披个马甲就认不出。
    第二条就是体面的西装全都没有,全把袖拆了,变成马甲,你没看我这戏马甲特别多嘛,朱雨辰都说我是耍猴儿的。
    突然,在这个没有星星的夜里,顿时满天星光,飘逸的漫撒下来,亮度直追某人的马甲——天阉,简直要亮瞎人们的眼。
    寒号鸟又搞了个新马甲,叫做糖炒栗子。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