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

mǎ bù [ma bu]
繁体 馬步
注音 ㄇㄚˇ ㄅㄨˋ

词语释义

马步 mǎbù

(1) 像马步似的芭蕾舞步

pas de cheval

引证解释

⒈ 马神名。

《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
郑玄注:“马步,神为灾害马者。”
唐张说《大唐陇右监校颂德碑》:“若夫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敬其本也。”

⒉ 骑兵和步兵。

《南史·梁纪上·武帝》:“﹝萧衍﹞仍遣曹景宗、萧颖远领马步进顿江寧。”
《元典章·刑部十三·防盗》:“随州府驛路置廵马及马步弓手。”
清鲁一同《檄凤颍淮徐泗宿海八府属文》:“马步并进,更番休息。”

⒊ 马行进的步子。

《西游记》第六五回:“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

⒋ 武术或体操的一种动作。两脚分开与肩齐,大腿放平和小腿约成90度角。此姿势使自己牢稳不动,便于迎击对手。

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 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剑平也铁青着脸……站稳了马步,准备拼。”

马步的国语词典

两腿分开,超过肩宽,采半蹲姿势。

马步的网络释义

马步

  • 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马步桩双脚分开略宽于肩,采半蹲姿态,因姿势有如骑马一般,而且如桩柱般稳固,因而得名。马步蹲得好,可壮肾腰,强筋补气,调节精气神,而且下盘稳固,平衡能力好,不易被人打倒,还能提升身体的反应能力。
  • 马步是练武前的基本功之一,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指空学那些拳谱套路上的招式,而没有实际进行全身肌肉的重力与耐力训练,最终将会沦为花拳绣腿。
  • 马步造句

    戴尔文从“抱拳”、“马步”学起,很快学会了“冲拳”、“劈掌”。
    耿仲明带领九千马步军为中路,耿仲明的左翼总兵是徐得功,鸟铳兵五千;右翼总兵是连得成,骑炮兵五千。
    华丽老者却是歪歪斜斜地随意扎了一个马步,不过姬龙峰看出他的真气却是十分充盈。
    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蹲马步。
    青海的马步芳看着李云飞说完,道李老大这句话我喜欢,我青海西北地区就是小户,我不多要,给我来上二百吨就行,饿不死也撑不着。
    主将之一的魏光焘被起用,还升为总督;另一位李光久后来做到浙江按察使,统浙省马步三十六营驻防宁波。
    马步芳兄弟虽与蒋介石貌合神离,但还是信三民主义的。
    项王被围乌江,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本来走马步行龙拳的夫子暗藏杀机,蛇游枪杀,本来化蛇游大枪刺的夫子龙马奔腾,马踏飞燕,龙战于野。
    虽然天明早就把马步修炼到最高境界,达到了力大千斤,行步如飞效果,但正如武无止境一般,马步也因修炼者的不同,而威力不同。
    伍轩经过刚才的劈挂掌早就算到这下打不中叶尘,在被躲开的同时以右脚为中心身子一转侧对叶尘,扎下马步,利用下蹲之力击出右肘!目标正是叶尘的腹部。
    还有就是一路军体拳,不过这路军体拳成乾练得不是很多,因为苗爹更多的只是让成乾扎马步练直拳。
    进入罗溪山区,王昌龄执意下马步行,当走到山坳上新修的凉亭歇息时,一轻山风吹来,使人顿觉心爽神怡。
    叔坚白柳后,使太子舍人河内司马申,以太子命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入见受敕,帅马步数百趣东府,屯城西门。
    自马麒出任西宁镇总兵,马步芳就来到刘先俊这里,一半算锻炼一半也算人质。
    王许以裂土封王,兼程前进,四月二十五日,至山海,贼亲领马步二十余万,执明太子诸王及三桂之父骧于阵前,胁三桂降,三桂不降。
    说着她就一下扑在我的怀里了,让我猝不及防,要不是我身子结实,马步扎得稳实,肯定会被她撞倒。
    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
    张宗昌,孙殿英,石友三,马仲英,马步芳,盛世才。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bu]
    部首: 447
    笔画: 7
    五笔: HIR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MH
    四角: 21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step, pace; walk, st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

    马步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