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哥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酥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酥》。
引证解释
⒈ 酥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酥》。
马思哥油的网络释义
马思哥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ī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思 | 息兹 | 心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sĭə | si/si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2) 通“歌”。咏,唱,奏乐
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
(4) 哥哥
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
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
(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
(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
(7) 唐代常称父为哥
(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
(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1 [梅县腔] go1 [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宝安腔] go1 [沙头角腔] go1 [东莞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歌 | 古俄 | 見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kɑ | k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由声。本义:油水)
(2) 同本义
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说文》。按,在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北。
(3) 古水名。也作“繇”。发源于湖北五峰县界,东流经松滋县界,至公安县西南油口注入长江。今其上游汇入松滋河,南流注入澧水,下游为荆江分洪区,故址已不复存在
(4) 动物的脂肪和由植物或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晋· 张华《博物志》
(5) 又如:油尽灯枯(形容人被消耗得心力衰竭,生命垂危);油盏(油灯);油海(指特大的油田);油火虫虫(方言。即萤火虫)
动词
(1) 涂油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蔡襄《茶录》
(2) 又如:油窗户;油抹(上漆上油);油壁香车(一种油漆彩绘的车,多为妇女乘用);油搭扇(一种竹骨黑油纸的折扇);油衣(雨衣);油鬏髻(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
形容词
(1) 比喻浮滑,不诚实
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王士祯《师友传灯录》
(2) 又如:油嘴贫舌(爱多说话,耍嘴皮子);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的和尚)
(3) 色泽光润的样子
禾黍油油。——《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光悦貌。”
(4) 又如:油光可鉴(非常光亮润泽);油光光(非常光亮);油光晶亮(非常光滑明亮);油晃晃,油幌幌(油光闪亮);油浸浸(形容物体光亮油润)
(5) 和悦恭谨的样子
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礼记·玉藻》
(6) 又如:油如(宽和的样子);油翼(温和恭谨)
(7) 流动的样子,常形容云和水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史记·司马相如传》
油油湘江。——《楚辞·惜贤》。注:“流貌。”
(8) 又如:油气(微弱的气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英字典] ju2 [沙头角腔] je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海陆丰腔] r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猷 | 以周 | 以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jĭəu | ju/j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