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

mǎ yǐr,mǎ wěi [ma yir,ma wei]
繁体 馬尾
注音 ㄇㄚˇ 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mǎ yǐr ] :

1.马尾巴上的毛。

2.像马尾巴的。


[ mǎ wěi ] :

〈名〉马的尾巴。


词语解释

  1. 马的尾巴。

    《礼记·曲礼上》:“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轂。”《后汉书·公孙述传》:“ 汉 ( 吴汉 )堕水,缘马尾得出。”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一:“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2. 菼的别名。

    《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郑玄 笺“菼,薍也” 三国 吴 陆玑 疏:“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鋭而细。 扬州 人谓之马尾。”

  3. 草名。

  4. 指 马尾港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东南 闽江 口内。1884年( 光绪 十年) 中 法 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

    《孽海花》第二四回:“我也想我国自 法 越 战争以来,究竟 镇南 的小胜,不敌 马尾 的大败。”

引证解释

⒈ 马的尾巴。

《礼记·曲礼上》:“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轂。”
《后汉书·公孙述传》:“汉(吴汉 )堕水,缘马尾得出。”
唐李贺《酬答》诗之一:“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⒉ 菼的别名。 《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郑玄笺“菼,薍也” 三国吴陆玑疏:“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鋭而细。

扬州人谓之马尾。”

⒊ 草名。

⒋ 指马尾港。在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闽江口内。1884年( 光绪十年) 中法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

《孽海花》第二四回:“我也想我国自法越战争以来,究竟镇南的小胜,不敌马尾的大败。”

马尾的国语词典

马的尾巴。

马尾造句

在这个片断中,家养马尾鹦鹉在杀了自己的配偶之后,袭击了育养它的家庭成员。
桄榔树枝叶并蕃茂,与枣槟榔等小异,然叶有须,如粗马尾,……其须尤宜咸水浸渍,即粗胀而韧。
采用缓冲液法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研究。
一来二去倒也认识了光头男和马尾少女,因为这两人隔三差五也会到训练场修炼。
主要成分石菖蒲、薄荷叶、马尾松、薰衣草等。
为诠释潘婷宣称的“让发丝强韧之中,绽放光彩”,在多伦多的一处建筑上高高垂下个巨型马尾辫,供攀登者攀爬。
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公路两旁,种了枝叶交错,树体高大的有加利树和马尾松。
主要成分石菖蒲、薄荷叶、马尾松、薰衣草、卡拉胶珠等。
娃娃头嚅嗫了一下,刚要说什么,马尾辫一拉她,使了个眼神道“警察先生,你说的事我们不太清楚,您还是直接去找院长或顾董谈吧。
目的研究褐藻叶托马尾藻的活性成分。
柏木林,杉木林,柳杉林,麻栎林,以及马尾松与杉木的混交林具有与之有相似的性质。
的卷发马尾适合那些乖乖淑女们,头发洗过后吹直,只将发尾烫出些许波浪,再将头发扎成高马尾,最后用一缕头发盖住根部的橡皮筋即可。
这把二胡,老掉牙了。琴把熏得发黑,琴筒开裂,用麻线扎着;那支马尾弓,又细又软,好像一用力就会断掉。拉起来,声音像锯木头一样难听,真如哭伤了的喉咙。
我的马尾辫。你一回首,看到你的笑容,我的夏天就开始了。
对广东省大岭山桉树、马尾松、马占相思三种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林分结构特征并提出林分改造对策。
一把马尾脑后荡,两个酒窝脸颊藏。一双明眸善睐目,唇齿之间笑意扬。青春美丽小女生,人人羡慕眼光亮。愿你时刻开笑颜,幸福快乐不变样!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叫陈雅莉。她长得很漂亮,长长的马尾辫,前面留着流海儿。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凑成了天真可爱,能说会道的她。
你的可人微笑,散发出青春的气息;你的美丽马尾,摇摆出可爱的烂漫;你的清澈双眼,展现出纯洁的童真;你的俏皮身影,舞动出快乐的舞蹈。女生节到了,愿你美丽依旧,快乐无忧!

汉字详情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wěi,yǐ [wei,yi]
部首: 327
笔画: 7
五笔: NTFN
姓名学:
仓颉: SHQU
四角: 77214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wěi

英文翻译

tail, extremity; en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匪微合上聲合口三等myoix/mvojm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