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合欢的别名。
《佩文韵府·平蒸》“马塍”引《本草》:“合欢花一名马塍花。”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地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西。
宋 代以产花著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马塍艺花》:“ 马塍 艺花如艺粟, 槖駞 之技名天下。”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 马塍 园丁竞以名花荷担叫鬻,音中律吕。” 清 赵翼 《管公祠香菊》诗:“吾乡近年菊事繁,园户俱工 马塍 艺。”参阅《嘉庆一统志·杭州府二·古迹》。
引证解释
⒈ 合欢的别名。
引《佩文韵府·平蒸》“马塍”引《本草》:“合欢花一名马塍花。”
清曹寅《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⒉ 地名。在浙江省余杭县西。 宋代以产花著名。参阅《嘉庆一统志·杭州府二·古迹》。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马塍艺花》:“马塍艺花如艺粟, 槖駞之技名天下。”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 马塍园丁竞以名花荷担叫鬻,音中律吕。”
清赵翼《管公祠香菊》诗:“吾乡近年菊事繁,园户俱工马塍艺。”
马塍的网络释义
马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朕(
)声。本义:田间的土埂)(2) 同本义
塍,稻中畦也。——《说文》
塍,畔也。——《苍颉篇》
塍者,田中作介画,畜水以养禾也。——《周礼·稻人》疏
(3) 又如:田塍(田埂);塍区(比喻界限;格式)
(4) 畦田 。如:塍畎(指田地);塍陌(田间小路);塍陇(田间隆起的小路)
(5) 小堤 。如:塍岸(小堤;田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n2 shun2 [海陆丰腔] shin2 sh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繩 | 食陵 | 船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dʑʰĭəŋ | zsjing/dj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