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递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驿传的人夫车马。
《新唐书·柳公绰传》:“馆递匱乏,驛置多闕。”
引证解释
⒈ 指驿传的人夫车马。
引《新唐书·柳公绰传》:“馆递匱乏,驛置多闕。”
馆递的网络释义
馆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虒( )声。本义:轮流;交替)(2) 同本义
递,更易也。——《说文》
国之递甚也。——《战国策·齐策六》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楚辞·招魂》
诈术递用。——《吕氏春秋·先巳》
合场递进。——傅毅《舞赋》
日月递炤(照)。——《荀子·天论》
(3) 又如:递嬗(不断地更迭、变化);递代(互相替换);递衣(轮流换穿同一件衣服);递兴(交替兴起);递迁(更易变化)
(4) 传;传送 。如:恭敬地递上;递钟(传杯,把盏);递传帖(递送帖子);递局(递眼色;示意);递夫(古代在驿站间运送官方货物的役仆);递铺(传送官方文书或货物的驿站);递禀(向上级呈关报告);递盏(传杯饮酒);递盗(转移偷盗之物)
(5) 特指通过驿站传递公文、货物等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如:递运(转运;驿站运输)
(7) 押送 。如:递解还乡(押送犯人返回原籍);递发(挥送);递流(放逐)
副词
(1) 顺次地;一个一个地
向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如:递加;递减;递相(顺次,一个接一个,各自);递转(依次转动);递演(逐步演变);递毁(依次毁废);递化(顺次改变);递日(一日接一日)
名词
(1) 驿站 。如:递铺(驿站,邮局);递卒(驿站的役卒);递角(邮包)
(2) 驿车;驿马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唐· 白居易《缚戎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n5(tîⁿ) [饶平、潮阳]di5(t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