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谷

guǎn gǔ [ guan gu]
繁体 館穀
注音 ㄍㄨㄢˇ ㄍㄨˇ

词语释义

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 泛指食宿款待。 借指塾师的束修或幕宾的酬金。 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

词语解释

  1. 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师败绩…… 晋 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 杜预 注:“馆,舍也,食 楚 军穀三日。”《南史·宋纪上·武帝》:“ 超 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穀於 青 土。”《旧唐书·李密传》:“未若直取 滎阳 ,休兵馆穀,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2. 泛指食宿款待。

    《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是岁, 关中 飢,帝馆穀於 弘农 五十餘日。” 唐 韩翃 《送中兄典郡州》诗:“一路诸侯争馆穀,洪池高会荆臺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 丁 亡去,至 安丘 ,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穀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 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馆穀,也不过五六十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生以馆穀糊口。”

  4. 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儿女读书。” 顾学颉 注:“请先生在家里教小孩念书,东家供给食宿,叫做‘馆穀’。”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故暂止逆旅,而 徐某 、 金某 从外入,与余联榻坐。问余何来,余告以馆穀归 江 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沥胆的説一句话:‘我在穷途之中,多承援手,荐我馆穀,自然感激。’”

引证解释

⒈ 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败绩…… 晋师三日馆穀,及癸酉而还。”
杜预注:“馆,舍也,食楚军穀三日。”
《南史·宋纪上·武帝》:“超固其小城。乃设长围以守之,馆穀於青土。”
《旧唐书·李密传》:“未若直取滎阳,休兵馆穀,待士勇马肥,然后与人争利。”

⒉ 泛指食宿款待。

《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是岁, 关中飢,帝馆穀於弘农五十餘日。”
唐韩翃《送中兄典郡州》诗:“一路诸侯争馆穀,洪池高会荆臺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穀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⒊ 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馆穀,也不过五六十金。”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生以馆穀糊口。”

⒋ 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儿女读书。”
顾学颉注:“请先生在家里教小孩念书,东家供给食宿,叫做‘馆穀’。”
明张煌言《北征录》:“余故暂止逆旅,而徐某、金某从外入,与余联榻坐。问余何来,余告以馆穀归江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沥胆的説一句话:‘我在穷途之中,多承援手,荐我馆穀,自然感激。’”

馆谷的国语词典

居住进食。

馆谷的网络释义

馆谷

  • 1、居其馆,食其谷。指驻军就食。
  • 2、泛指食宿款待。
  • 3、借指塾师的束脩或幕宾的酬金。
  • 4、指作馆,教私熟或任幕宾。
  • 汉字详情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

    gǔ,yù [gu,yu]
    部首: 705
    笔画: 7
    五笔: WW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COR
    四角: 806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2) 同本义

    水注谿曰谷。——《尔雅·释水》

    无障谷。——《公羊传·僖公三年》

    川谷径复。——《楚辞·招魂》

    含谿怀谷。——《文选·左思·蜀都赋》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向斜谷;裂谷;山谷;河谷;峡谷;幽谷;谷口(两山之间的入口);谷水(山谷的水)

    (4) 两山之间的水流

    泉出通川为谷。——《说文》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 济。—— 清· 姚鼐《惜抱轩全集》卷十四

    (5) 又如:谷饮(汲谷水而饮);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6) 泛指水流

    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

    (7) 水流会聚的地方 。如:谷王(江海的别名。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称)

    (8) 井中容水之处 。如:谷鲋(指井中蛤蟆)

    (9) 中医学名词 。如:谷谿(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为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谷道(指直肠到肛门的一部分;肛门)

    (10) 古代道家用语 。如:谷牝(犹谷神)

    (11) 通“穀。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如:谷董羹(一种杂煮的饮食);五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百谷(粮食的总称)

    (12) 通“鞫”。困穷 。引申为困境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诗·大雅·桑柔》

    (13) 又如:进退维谷(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14) 姓。如:谷那(复姓)

    名词

    (1)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说文》。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

    五至,以谷俱来。——《书·太古誓》。郑注:“盖牟麦也。”

    亟(同“急”)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2) 又如:五谷;谷田;谷人(农夫);谷入(禾稼的收获);谷土(耕地);谷芒(禾谷的芒刺);谷道(古代方士不吃五谷,以求长生不老的道术)

    (3) 粟的北方俗称 。如:谷草

    (4) 即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

    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多收了三五斗》

    (5) 另见

    (1) ——“吐谷浑”( 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2) 另见

    英文翻译

    valley, gorge, rav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k7 [陆丰腔] guk7 [沙头角腔] guk7 [宝安腔] g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梅县腔] guk8 [客英字典] kwuk7 [客语拼音字汇] gug5 [东莞腔] g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禄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ukk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