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僮

guǎn tóng [ guan tong]
繁体 館僮
注音 ㄍㄨㄢˇ ㄊㄨㄥˊ

词语释义

书僮。

词语解释

  1. 书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封 有子 印儿 ,亦年十八,为 彪 虎 馆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钟爱。”

引证解释

⒈ 书僮。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封有子印儿,亦年十八,为彪虎馆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钟爱。”

馆僮的网络释义

馆僮

  • guǎn tóng ㄍㄨㄢˇ ㄊㄨㄙˊ
  • 馆僮(馆僮)
  • 书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封 有子 印儿 ,亦年十八,为 彪 虎 馆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钟爱。”
  • 汉字详情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

    tóng,zhuàng [tong,zhuang]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UJ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YTG
    四角: 20215

    详细解释

    tóng

    名词

    (1) (形声。从人,童声。本义:未成年的人)

    (2) 同本义

    僮,未冠也。——《说文》。按:“十九以下,八岁以上也。”

    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国语·鲁语》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孰若为一郎僮耶。

    与其杀是僮。

    不当为僮。

    (3) 又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

    (4) 奴婢

    而卓王孙家僮数百人。——《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民卖僮者。——《汉书·贾谊传》

    (5) 又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隶);僮役(仆役);僮牧(犹僮仆);僮指(称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

    形容词

    (1) 无知

    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

    (2) 又如:僮昏(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3) 低贱 。如:僮妇(泛称平民妇女);僮夫(犹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讼(指民事诉讼)

    zhuàng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

    (2)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page, boy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z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zong4 [客英字典] tung2 [陆丰腔] tung3 [海陆丰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胎翁3(童)又 之汪6(撞)族,tong5(thông) zuang6(tsǔ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