馁弃

něi qì [ nei qi]
繁体 餒棄
注音 ㄋㄟˇ ㄑ一ˋ

词语释义

指饿死而委弃之。

词语解释

  1. 指饿死而委弃之。

    《隋书·儒林传论》:“并道亚生知,时不我与,或纔登於下士,或馁弃於沟壑,惜矣!”

引证解释

⒈ 指饿死而委弃之。

《隋书·儒林传论》:“并道亚生知,时不我与,或纔登於下士,或馁弃於沟壑,惜矣!”

馁弃的网络释义

馁弃

  • 又如:馁殍(饿殍);馁疾(饥饿病困);馁毙(饿死);馁馑(饿死);馁士(饥饿之士);馁腹(饿着肚子)
  • 汉字详情

    něi [nei]
    部首: 328
    笔画: 10
    五笔: QNEV
    五行:
    仓颉: NVBV
    四角: 2274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食,委声。本义:饥饿)

    (2) 同本义

    餒,饥也。——《说文》

    餒,饥也。——《广雅》

    餒,饿也。——《三苍》

    闵其粥糜冻餒之患。——《王纯碑》

    今民馁而君逞欲。——《左传·桓公六年》

    吾有馁而已。——《左传·襄公二十年》。注:“饿也。”

    我馁甚。——马中锡《中山狼传》

    冻馁之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馁殍(饿殍);馁疾(饥饿病困);馁毙(饿死);馁馑(饿死);馁士(饥饿之士);馁腹(饿着肚子)

    (4) 气馁;泄气,丧气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于是,馁也。——《孟子·公孙丑》

    (5) 又如:馁堕(空虚,落下。指怒气已消失);胜勿骄,败勿馁;馁怯(气馁胆怯);馁荏(气势软弱);馁却(因气馁而退却);馁弱(气馁软弱)

    形容词

    (1) 指鱼腐烂变质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2) 泛指食物腐烂变质

    食物馁败,生虫,欣然食之。——黄叔璥《台海使槎录》

    (3) 又如:馁败(腐烂变质)

    英文翻译

    hungry, starving, fami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noi5

    宋本广韵

    [qi]
    部首: 313
    笔画: 7
    五笔: YCAJ
    五行:
    仓颉: YIT
    四角: 0044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reject, abandon,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詰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kʰikhjiih/qih

    馁弃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