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窟

yìn mǎ kū [yin ma ku]
繁体 飲馬窟
注音 一ㄣˇ ㄇㄚˇ ㄎㄨ

词语释义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

词语解释

  1.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 宋 郭茂倩 题解:“ 长城 , 秦 所筑以备 胡 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后世文人常拟作,诗中大都描述边境寒冷荒凉、征戍之苦。因以“饮马窟”比喻边境地区或北方寒冷荒凉及战火频仍之处。 唐 杜甫 《北征》诗:“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明 谢谠 《四喜记·他乡遇故》:“从此潢池无窃警,力胜何如谋胜。饮马窟寒,射雕风劲,滕六施严令,瑶花琼树,幻成无限佳景。”

引证解释

⒈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宋郭茂倩题解:“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后世文人常拟作,诗中大都描述边境寒冷荒凉、征戍之苦。因以“饮马窟”比喻边境地区或北方寒冷荒凉及战火频仍之处。 唐杜甫《北征》诗:“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明谢谠《四喜记·他乡遇故》:“从此潢池无窃警,力胜何如谋胜。饮马窟寒,射雕风劲,滕六施严令,瑶花琼树,幻成无限佳景。”

饮马窟的网络释义

饮马窟

  • 词语解释
  •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宋 郭茂倩 题解:“ 长城 , 秦 所筑以备 胡 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后世文人常拟作,诗中大都描述边境寒冷荒凉、征戍之苦。因以“饮马窟”比喻边境地区或北方寒冷荒凉及战火频仍之处。 唐 杜甫 《北征》诗:“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明 谢谠 《四喜记·他乡遇故》:“从此潢池无窃警,力胜何如谋胜。饮马窟寒,射雕风劲,滕六施严令,瑶花琼树,幻成无限佳景。”
  • 汉字详情

    yǐn,yìn [yin,yin]
    部首: 328
    笔画: 7
    五笔: QNQW
    五行:
    仓颉: NVNO
    四角: 27782

    详细解释

    yǐ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飲”,隶书作“饮”。本义:喝)

    (2) 同本义。有时特指喝酒

    飮,飮也。——《说文》。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饮之。——《韩非子·十过》

    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史记》

    (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

    (4) 含;忍

    耕男饐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清· 贝青乔《哀甬乐》

    (5) 又如:饮恨而终(含恨而死);饮冤(含冤);饮默(忍着不吭声);饮气(忍气)

    (6) 隐没;藏匿。通“隐”

    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朱家传》

    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后汉书·蔡邕传》

    (7) 又如:饮章(匿名的奏章)

    名词

    (1) 酒

    辨四饮之物。——《周礼·酒正》

    (2) 又如:饮徒(酒友,酒徒);饮豪(指酒量极大);饮令(酒令)

    (3) 统指饮食 。如:饮馔(饮食);饮食男女(指食色之欲);饮局(饭局、酒宴)

    (4) 饮料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5) 又如:冷饮;热饮

    (6) 另见 yìn

    yìn

    动词

    (1)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饮羊(指羊贩让羊多饮水,增加其体重以牟利。后引申为欺诈牟利);饮水(给牲口喝水);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3) 用酒食款待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又如:饮客(用酒食款待客人);饮劳(以酒食慰劳)

    (5) 另见( yǐn)

    英文翻译

    drink; swallow; kind of dr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am2 jam3

    宋本广韵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

    [ku]
    部首: 523
    笔画: 13
    五笔: PWN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CSUU
    四角: 302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穴,屈声。本义:土穴)

    (2) 同本义

    窟,兔崛也。——《说文》。字亦作窟。

    兔之所息谓之窟。——《小尔雅·广兽》

    兽穴曰窟。——《通俗文》。按,凡穴土皆曰堀。

    西厌月窟。——《汉书·扬雄传》

    昔者先王未有官室,冬则居营窟。——《礼记·礼运》

    (3) 又如:窟弄(洞;孔);窟窍(窟窿;洞);窟窦(洞空貌);窟宠(窟窿)

    (4) 洞穴

    狡兔有三窟。——《战国策·齐策四》

    (5) 又

    今君有一窟。

    (6) 又

    请为君复凿二窟。

    (7) 又

    三窟已就。

    (8) 又如:石窟;窟穴(洞穴);窟窦(洞穴);窟窖(地窖);:窟居(谓以洞穴为住所);窟穴(动物栖身的洞穴)

    (9) 指人或物汇集处 。如:赌窟;贫民窟;窟穴(指隐士的住所);窟藏(隐匿之所);窟薮(寄托或藏身之所)

    动词

    (1) 穴居;作巢

    狐兔窟于殿傍。——晋· 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窟守(穴居不出);窟岩(岩穴);窟穴(做巢;盘踞);窟宅(居住;盘踞)

    英文翻译

    hole, cave; cellar; undergr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kwut7 [陆丰腔] fut7 [梅县腔] fut7 [海陆丰腔] fut7 kut7 [东莞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fut7 kut7 [宝安腔] kut7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kiud6 ku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骨入聲合口一等kʰuətkhuot/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