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籀

jié zhòu [ jie zhou]
繁体 頡籀
注音 ㄐ一ㄝˊ ㄓㄡˋ

词语释义

古代字书《仓颉篇》和《史籀篇》的并称。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词语解释

  1. 古代字书《仓颉篇》和《史籀篇》的并称。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内之頡籀儒墨之文,外之 玄奘 义浄 之术,凑于一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字书《仓颉篇》和《史籀篇》的并称。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章炳麟《瑞安孙先生伤辞》:“内之頡籀儒墨之文,外之玄奘义浄之术,凑于一身。”

颉籀的网络释义

颉籀

  • 出处
  • 古代字书《仓颉篇》和《史籀篇》的并称。亦用以泛指古文字。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内之颉籀儒墨之文,外之 玄奘 义浄 之术,凑于一身。”
  • 汉字详情

    jié,xié,jiá [jie,xie,jia]
    部首: 616
    笔画: 12
    五笔: FKD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GRMBO
    四角: 41682

    详细解释

    jié

    (2) ——“仓颉”( Cāngjié):上古人名,相传他创造中国文字

    (3) 另见 xié

    xié

    形容词

    (1) 颈项僵直的

    颉,直项也。从頁,吉声。——《说文》

    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淮南书》

    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汉书·扬雄传》

    长短颉喔百疾。——《吕氏春秋》

    (2) 又如:颉佷(强项凶狠)

    动词

    (1) 鸟飞而下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

    (2) 又如:颉杭(上下飞动);颉滑(错乱);颉地颃空(借措建筑物的构件有的向下,有的向上)

    名词

    (1) 有花纹的缯

    男女椎髻,穿绿颉布短衫。——元· 汪大渊《岛夷志略》

    (2) 姓

    (3) 另见 jié(仓颉)

    英文翻译

    fly upward, soar; contest

    方言集汇

    ◎ 粤语:git3 kit3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zhòu [zhou]
    部首: 624
    笔画: 19
    五笔: TRQL
    五行:
    仓颉: HQHW
    四角: 885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籀,读书也。——《说文》

    卜籀云。——《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

    重籀《论语》诸书。——章炳麟《检论·订孔下》

    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清· 龚自珍《知归子赞》

    (2) 又如:籀读(诵读);籀书(即籀文)

    (3) 通“抽”。抽取;引出

    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唐· 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

    (4) 又如:籀演(引申;演绎)

    名词

    (1) 汉字的一种文体。一名大篆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玉篇》

    仇校篆籀,篇章毕觌。——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英文翻译

    recite, read; style of calligraphy

    方言集汇

    ◎ 粤语:z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u5 cu1 [宝安腔] ciu3 [海陆丰腔] liu5 chiu1 [客英字典] liu5 [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祐去聲開口三等driuh/diowɖʰ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