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頡皐”。即桔槔。
《墨子·备穴》:“命有力者三人用頡皋衝之,灌以不洁十餘石。”《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草、行栈、行楼、到、頡皋、连挺、长斧、长椎、长兹、距、飞衝、县□、批屈。”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即桔槔。”参见“ 桔槔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頡皐”。即桔槔。参见“桔槔”。
引《墨子·备穴》:“命有力者三人用頡皋衝之,灌以不洁十餘石。”
《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草、行栈、行楼、到、頡皋、连挺、长斧、长椎、长兹、距、飞衝、县□、批屈。”
孙诒让间诂引苏时学曰:“即桔槔。”
颉皋的网络释义
颉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é
(2) ——“仓颉”(
):上古人名,相传他创造中国文字(3) 另见
xié
形容词
(1) 颈项僵直的
颉,直项也。从頁,吉声。——《说文》
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淮南书》
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汉书·扬雄传》
长短颉喔百疾。——《吕氏春秋》
(2) 又如:颉佷(强项凶狠)
动词
(1) 鸟飞而下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
(2) 又如:颉杭(上下飞动);颉滑(错乱);颉地颃空(借措建筑物的构件有的向下,有的向上)
名词
(1) 有花纹的缯
男女椎髻,穿绿颉布短衫。——元· 汪大渊《岛夷志略》
(2) 姓
(3) 另见
(仓颉)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白形本声。湖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臯”为“皋”的俗字)
(2)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4) 沼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小雅·鹤鸣》
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汉书·贾山传》
(5) 又如: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6) 水田
耕东皋之沃壤兮。—— 《文选·潘岳·秋兴赋》
(7) 高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公子偃……自 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左传·庄公十年》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余两幼儿曰橙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自注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灯架);皋门(古时王宫的外门)
(11) 农历五月的别称 。如:皋阴(五月的寒气)
形容词
(1) 通“高”。与下卑相对
(2) 通“咎”(
)。罪过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3) 另见
háo
动词
(1) 通“嗥”。号叫
来瞽令皋舞。——《周礼·春官》
(2) 又
诏来瞽皋舞。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海陆丰腔] gau1 [梅县腔] gau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髙 | 古勞 | 見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ɑu | k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