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

yīn zhì [ yin zhi]
繁体 音質
注音 一ㄣ ㄓ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音质 yīnzhì

(1) 声音的属性

quality of tone;sound level

词语解释

  1. 即音色。参见“ 音色 ”。

  2. 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文汇报》1992.9.26:“所以装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及敷设了传递数字信号的光缆后,就大大改善了 上海 远郊通话的音质音量。”《文汇报》1992.9.26:“这种录音带上的信息同激光唱盘上的一样是数字形式的,所以不仅音质优美,而且可以控制录音带直接回到任何一首歌曲的开头。”

引证解释

⒈ 即音色。参见“音色”。

⒉ 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文汇报》1992.9.26:“所以装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及敷设了传递数字信号的光缆后,就大大改善了上海远郊通话的音质音量。”
《文汇报》1992.9.26:“这种录音带上的信息同激光唱盘上的一样是数字形式的,所以不仅音质优美,而且可以控制录音带直接回到任何一首歌曲的开头。”

音质的国语词典

声音的品质与特点。复合音的颤动形式不同,或者因音波式样不同,波纹曲折不同,而导致音质有别。

音质的网络释义

音质

  • 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音量、音高和音色。声音的音量(volume),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也称为音高(pitch),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 ;声音的音色(timbre),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 谈论某音响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 、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
  • 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音质的数值是由实际比特率决定的。
  • 音质造句

    首先,竹壁不能太厚,否则竹管太小,影响音质,但也不能太薄,否则一刀下去削不出哨嘴。
    这套音响的音质不错。
    结果组术后悬雍垂均不同程度向上后偏移,组术后悬雍垂均偏向口腔侧且下垂,组术后语音质量、鼻漏气量显著优于组。
    一台半年前买的电钢琴,牌子的,有踏板和很多音色,音质良好。
    介绍了家用电器类滚动轴承音质异音特征的识别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混响时间、清晰度和明晰度、中心时间等重要音质参数的计算模型。
    由于木质音箱坚固,箱体厚,音质大为改观。
    音乐播放器很简单和基本的,但由于存在专门的音频芯片,声音质量是好的。
    混响时间是描述封闭声场内声音衰减快慢程度的物理量,也是音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客观评价参数。
    但是,早期侧向反射声是一个独立于混响时间的参量,其在音质设计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参量。
    目前,播放机和播放机以其优越的高音质和高画质,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各种音视频产品,而被公认为家庭影院配置中首选的音频、视频信号源。
    强劲立体声,饱满的音质效果高品质人造皮耳垫使佩戴更舒适,适合上网聊天,游戏和网络通话。
    经现场测试与主观评价,表明了此方法对阶梯教室控制音质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实说实话,小编我并不是什么“金耳朵”,但对于音质的好坏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毕竟手持。
    高保真立体声避免音质信号在左声道及右声道之间流失,再现清晰,均衡的立体声效果。
    通过对三峡大学室内体育馆空场混响时间的测试及对满场混响时间的推算,给出了定量的音质评价。
    每个音响器材的音质取向都不同,低价耳机的频带不够宽,高音好的,低音会欠一点,但这正是我想要的。
    真疯狂,系统里单是接上一对欧顶讯号线,就可以有如此惊人的音质的大飞跃!
    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单端放大器并装配成整机以了解其音质如何。
    高音质声音输出、内置麦克风和喇叭。

    汉字详情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zhì [zh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RF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BO
    四角: 72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matter, material, subst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1
    ◎ 潮州话:zieh4 z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