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讯

yīn xùn [ yin xun]
繁体 音訊
注音 一ㄣ ㄒㄨㄣ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名)往来的信件和消息:杳无~。

词语解释

  1. 音信。

    郑振铎 《埃娥》五:“她总须设法和他通一个音讯的。”

引证解释

⒈ 音信。

郑振铎《埃娥》五:“她总须设法和他通一个音讯的。”

音讯的国语词典

消息。

音讯的网络释义

音讯

  • 音讯,读音yīn xùn,汉语词语,指音信。
  • 音讯造句

    小明离家后音讯全无,他的母亲整日惴惴不安,难以成眠。
    自从我跟他在花莲车站分道扬镳以后,就没他的音讯了。
    自从那次见面后,我再也没有得到他的音讯。
    她只说要去臺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最近一段时间,在外地打工的哥哥音讯沉寂,家人焦急万分。
    王明把稿子寄出去以后,仿佛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她只说要去台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而现在,她远在天边毫无音讯或在另一个人身边快乐地生活。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掛肚。
    好久得不到你的音讯,今天你突然造访,使我喜出望外,对我来说,简直算得上是空谷足音。
    他自从离家出走后数年来一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
    不再相见并不一定等于分离,不再通音讯也不一定等于忘记,因为你的幸福和快乐,会是我永久的期盼。
    尽管远隔两地,音讯不通,我心里仍牢记着当年和她的山盟海誓。
    不再相见并不一定等于分离,不再通音讯也不一定等于忘记,因为你的幸福和快乐,会是我一直的期盼。
    他离家赴美已两年有余,至今音讯皆无,去如黄鹤,不知身在何处。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再也不知道他的音讯。
    才知道,失去世界不可怕,没有你的音讯才是最吓人的。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再也不知他的音讯。
    经济按照自行的规律波浪前进,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时期,证券市场是经济的风向标,随着李旭东离他而去,渺无音讯,熊市已经上场。
    咳,我深爱那个女孩,可是五年之后,在我事业刚刚有一些起色的时候,她告诉我家里给她安排去了矿业大学,从此就杳无音讯,没有什么理由,没什么预兆。

    汉字详情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NJ
    四角: 37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讯,问也。——《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

    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传:“问也。”

    多其讯。——《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

    执讯而与之书。——《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

    君尝讯臣矣。——《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

    以讯首或告。——《礼记·王制》

    讯鞫论报。——《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

    卒从吏讯。——《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

    乃讯申胥。——《国语·吴语》

    昼夜搒讯。——清· 张廷玉《明史》

    木讯者三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讯定(审问判决);讯治(审问,处罚);讯责(审问罪状而加谴责)

    (3) 询问;请教

    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泛讯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红楼梦》

    (4) 又如:讯听(打听)

    (5) 责问,诘问

    歌以讯之。——《诗·陈风·墓门》

    讯予不顾。

    诏大臣至西宁卫讯理,按例赔偿。—— 清· 俞正燮《癸已类稿》

    (6) 又如:讯语(责问的言词);讯理(责问处理);讯让(又言词责告);讯语(责问)

    (7) 问候

    绸缪结风徽,烟温吐芳讯。——《文选·谢瞻文》

    (8) 又如:讯牍(问候的书信);讯尺(问候的尺牍);讯记(问候的书信)

    (9) 施以讯杖

    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资治通鉴·唐太宗大历四年》

    (10) 又如:讯掠(拷打审问);讯疮(刑讯的创伤);讯考(拷问;刑讯)

    名词

    (1) 消息;音信

    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

    (2) 又如:通讯;电讯;死讯;音讯;闻讯;简讯;零讯;喜讯

    (3) 信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荀子》

    (4) 又如:讯函(信函);讯报(文书信函);讯缄(信函)

    (5) 警报 。如:消防队闻讯赶来

    英文翻译

    inquire; ask; examine; rep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