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旧维新

gé jiù wéi xīn [ ge jiu wei xin]
繁体 革舊維新
注音 ㄍㄜˊ ㄐ一ㄡˋ ㄨㄟˊ ㄒ一ㄣ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文武氏革旧维新,周公礼百王兼备。”

成语用法

革旧维新作谓语、宾语;指改良。

革旧维新的网络释义

革旧维新

  • 革旧维新读音gé jiù wéi xīn。它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出处见:元·宫大用《范张鸡黍》中“文武氏革旧维新,周公礼百王兼备。”
  • 汉字详情

    gé,jí [ge,ji]
    部首: 901
    笔画: 9
    五笔: AFJ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LJ
    四角: 445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动词

    (1)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形容词

    (1)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英文翻译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gaap3 g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ækkrek/kaek
    jiù [jiu]
    部首: 429
    笔画: 5
    五笔: H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A
    四角: 26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 huān),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

    (2) 鸺鶹,即猫头鹰

    (3) 故交,老交情

    待之若旧。——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与之有旧。——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与相国有旧。——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怀旧;有旧;念旧;亲戚故旧;旧雨

    (5) 原有的典章制度

    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

    (6) 又如:复旧;照旧

    (7) 指世族 。如:旧家(世家望族);旧家子(世家子弟)

    (8) 通“丘( qiū)”。丘冢,坟墓

    越王不隳旧冢。——《说苑·尊贤》

    越王不颓旧冢,而 越人服。——《大戴礼·保傅》

    形容词

    (1) 过时的;陈旧的(跟“新”相对)

    保守也故永旧。——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旧牌儿(旧谱子。旧规矩;老样子);旧楮(旧纸币);旧垒(旧的堡垒、营垒);旧矩(老规矩);旧车;旧衣服;旧流丢(破旧的样子)

    (3) 从前的;原先的

    告尔旧止。——《诗·大雅·抑》

    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非旧器者举毁。——《礼记·王制》

    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旧来(原来);旧司(原来的职守);旧姻(原先的配偶);旧望(向来的门第);旧瘴(原有的瘴气);旧格(原来的风格);旧腊(去年腊月);旧恩(往日的情谊);旧岁(去年);旧家(从前住过的房宅);旧志(从前的抱负);旧我(从前的我)

    (5) 长久

    旧,久也。——《小尔雅》

    旧井无禽。——《易·井》

    旧劳于外。——《书·无逸》

    周虽旧邦。——《诗·大雅·文王》

    修旧也。——《公羊传·庆公二十九年》

    (6) 又如:旧邦(历史长久的国家;故国);旧人(久于其位的人)

    英文翻译

    old, ancient; former, past

    方言集汇

    ◎ 粤语:gau6

    宋本广韵

    wéi [wei]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OG
    四角: 201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隹( 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2) 同本义

    维,紘也。——《玉篇》

    维,车盖系也。——《说文》

    维,系也。——《广雅》

    斡维焉系。——《楚辞·天问》

    维王之大常。——《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

    居其维首。——《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训》

    (3) 又如:维纲(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

    (4) 隅,角落

    维,隅也。——《广雅》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淮南子·天文》

    (5) 又如:四维(四角);维那(寺院里地位次于首座的僧职);维岳降神(高山降其神灵)

    (6) 关键

    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后汉书·陈蕃传》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7) 又如:维纲(纲纪;法度)

    (8) 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或曲面有二维,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

    (9) 网

    维,网也。——《集韵》

    (10) 古地名 。故地在今四川省理县

    (11) 生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如:纤维(动、植物体中的丝状组织)

    动词

    (1) 拴;系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诗·小雅·白驹》

    诸侯维舟。——《尔雅》。李注:“中央左右相维持者曰维舟。”

    牛马维娄。——《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系马曰维。”

    (2) 又如:维舟(系船靠岸停泊);维絷(羁绊束缚,强被挽留);维娄(系缚;羁縻);维梢(系船停泊);维楫(系船之绳和船桨);维绳(用绳系缚。比喻加以束缚);维结(连结);维城(连接城池以藩卫邦国)

    (3) 思考,计度。通“惟”

    维万世之安。——《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4) 又如:维度(思念;计度)

    (5) 维持;维系

    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

    (6) 又如:维匡(扶持匡正);维挽(维护,挽救)

    (7) 表示判断,相当于“乃”、“是”、“为”

    众维鱼矣。——《诗·小雅·谷风》

    (8) 又如:维听(是听);维恭维敬(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介词

    (1) 由于

    维子之故。——《诗·郑风·狡童》

    (2) 又如:维是(由于是…)

    (1) 相当于“与”

    贲鼓维镛。——《诗·大雅·灵台》

    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国语》

    (2) 同“唯”。独

    维予与女。——《诗·小雅·谷风》

    (3) 又如:维能(唯独能够)

    助词

    (1) 用于句首,无义

    维以不永伤。——《诗·周南·卷耳》

    维昔黄帝,法天则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2) 用于句中,帮助判断

    我马维驹。——《诗·小雅·皇皇者华》

    我马维骐》

    英文翻译

    maintain, preserve, safeguar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

    xīn [xin]
    部首: 417
    笔画: 13
    五笔: USRH
    五行:
    仓颉: YDHML
    四角: 029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形容词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名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英文翻译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m1 xin1 [沙头角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陆丰腔] sin1 [梅县腔] sin1 [海陆丰腔] sin1 [宝安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ins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