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湿

méi shī [ mei shi]
注音 ㄇㄟˊ ㄕ

词语释义

谓受潮霉烂。

词语解释

  1. 受潮发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立局》:“用柴木垫高通气,以免霉湿。”

  2. 谓受潮霉烂。

    清 魏源 《道光丙戌海运记》:“羣疑朋兴,葸沓苟安,匪曰风颶,则曰盗贼;匪曰霉湿,则曰侵耗。”

引证解释

⒈ 受潮发霉。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立局》:“用柴木垫高通气,以免霉湿。”
谓受潮霉烂。 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羣疑朋兴,葸沓苟安,匪曰风颶,则曰盗贼;匪曰霉湿,则曰侵耗。”

霉湿的国语词典

米受湿气而发霉。

如:「连续好几天下雨不停,米都霉湿了。」

霉湿的网络释义

霉湿

  • 霉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éi shī ,是指受潮发霉。
  • 汉字详情

    méi [mei]
    部首: 802
    笔画: 15
    五笔: FTXU
    五行:
    仓颉: MBOWY
    四角: 10757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雨,每声。本义:物因生菌而质变) 同本义 。如:霉显(受潮霉烂);霉黑(物受潮湿而发霉变青黑);霉干菜(芥菜的茎叶,加香料盐渍,封在瓦器中,使发霉后晒干而成)

    名词

    真菌;霉菌 生长在各种有机物质或生物体表面上的絮状物,特别当潮湿时或腐烂时。如:青霉;绿霉

    名词

    (1) 在各类有机物及活植物上通常在表面由真菌如白粉菌科和霜霉菌科形成的白色生长物

    (2) 梅雨 。如:霉天;霉雨

    形容词

    (1) 面垢黑

    徾,中久雨青黑。——《说文》

    颜徾黧以沮败兮。——《楚辞·刘向·九叹逢纷》

    尧瘦臞,舜徾黑。——《淮南子·脩务》

    (2) 又如:霉瘠(黑而瘦);霉黧(形容面垢黑)

    英文翻译

    mildew, mold; moldy, mildew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i2 moi2 [客语拼音字汇] moi1 moi2 [客英字典] moi2 [宝安腔] moi1 [梅县腔] moe.2 [台湾四县腔] mi2 moi2

    宋本广韵

    shī [shi]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O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ATC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 xiǎnjìn)声。本义:潮湿)

    (2) 同本义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

    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

    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

    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 桑钦云,出平原 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湿洳(低湿);湿渍渍(湿漉漉);湿风(湿润的风);湿薪(潮湿的柴薪);湿浸浸(湿答答。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湿渌渌(潮湿的样子)

    (4) 迟缓;不通畅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则儵为上,胜之则湿为下。——《吕氏春秋》。高诱注:“湿犹迟久之也。”

    动词

    沾湿,淋湿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wet, moist, humid, damp; ill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