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

jí yè chéng qiú [ ji ye cheng qiu]
注音 ㄐ一ˊ 一ㄝˋ ㄔㄥˊ ㄑ一ㄡ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集腋成裘 jíyè-chéngqiú

(1) 集积许多狐狸的腋毛而成为裘衣。比喻集众资以成一事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many little drops of water make an ocean;the finest fragments of fox fur,sewn together,will make a robe;every little makes a mickl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慎子 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成语辨析

见“积少成多”(453页)。

成语用法

集腋成裘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积少成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集腋为裘”。

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钱熙祚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 《意林》皮作腋。”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机会捐过知县班。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裘,以助一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録》。”
《新闻出版报》1990.3.21:“于是剪报的内容便由剪别人的作品到剪自己的作品,集腋为裘,居然有了几本书。”

集腋成裘的国语词典

狐狸腋下的皮毛虽不多,但聚集起来就可缝制成一件皮衣。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比喻积少成多。《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集腋成裘的网络释义

集腋成裘 (成语)

  • 集腋成裘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í yè chéng qiú,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出自《慎子·知忠》。
  • 集腋成裘的翻译

    英语: many hairs make a fur coat (idiom)​; many small contributions add up to sth big, many a mickle makes a muckle
    德语: Kleinvieh macht auch Mist
    法语: En rassemblant les peaux des aisselles on arrive à faire une fourrure., Les petits ruisseaux font les grandes rivières

    集腋成裘造句

    我们生活中,只要集腋成裘,就能成功。
    如果我们每人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元钱,集腋成裘,就可以救助更多的失学儿童。
    如果我们每人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元钱,集腋成裘,就可以救助许多失学儿童。
    在学习时我们应该集腋成裘多多积累好词佳句。
    金字塔的形象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功实际上就是集腋成裘。
    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学习上我们应以集腋成裘的态度丰富知识。
    我们学习中应该集腋成裘,多积累好词佳句。
    定期定额的投资,是一种集腋成裘的投资理财方式。
    他们也许仅仅是一块石子,集腋成裘,积沙成堆,众志成城,一双双大手托起了坚不可摧的栋梁。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捐助一点零用钱,集腋成裘,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许多失学儿童就能重新上学了。
    基金活期定额投资具有相似临时储蓄的特性,能集腋成裘,平摊投资利息,降低局部风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你一元,我五角,居然集腋成裘凑足了二万元的捐款。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蚂蚁多了也是肉。
    经过许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许多贫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学习是需要慢慢积累的,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生命之树的绿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诚实,冬的淡泊,一叶、一叶地飘落;人生之书的页码,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页、一页地丰隆。
    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的每一次小小的努力虽然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积土成山,集腋成裘”,量变的过程中必定会迎来质的飞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时黑暗,宁静致远,绿色环保,节约能源,放眼未来,造福后人。地球一小时,节能齐给力,为后代积福,明天会更好!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汉字详情

    [ji]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WY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2)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3)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集于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面集。——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集凑(收集拼凑);集叠(收取,打叠);集贤院(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集缀(聚集联缀,编辑)

    (6) 依就

    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

    (7) 又如:集服(顺从,服从);集附(归心,顺服)

    (8) 至;遭受

    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注:“至也。”

    (9) 又如:集蓼(遭遇苦难);集枯(遭到冷遇)

    (10) 成功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1) 又如:集事(成事;成功)

    (12) 召集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集诸将而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集谢庄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3) 通“辑”

    (14) 和协,安抚

    问所以安集百姓。——《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汉书·匡衡传》

    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吴子·图国》

    (15) 安定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

    几可以解释安集。——《汉书·王莽传下》

    存抚天下,安集中国。——《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名词

    (1) 集子,诗文的汇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3) 集市 。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4) 集镇,市镇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5) 书、影片的一部分 。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6)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如:空集

    (7)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8) 中国古州名 。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9) 姓

    英文翻译

    assemble,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p8 cip8 [客英字典] sip8 cip8 zip8 [沙头角腔] cip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p8 [东莞腔] cip8 [客语拼音字汇] xib6 [梅县腔] sip8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秦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zip/dzip
    [ye]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EYWY
    五行:
    仓颉: BYOK
    四角: 70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夜声。本作“亦”,“大”(人)下两点表示腋的部位。本义:胳肢窝)

    (2) 同本义

    胳谓之腋。——《广雅》

    珍裘非一腋。——《文选·卢谌答魏子悌诗》。注引《埤苍》:“腋在肘后。”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庄子》

    (3) 又如:腋毛;腋翅(腋下生翅,意犹飞身);腋臊(腋臭,狐臭)

    (4) 禽兽翅膀或前腿内侧和胸部相连的部分

    (5) 腋状物 在一个枝或叶和从那里长生的轴之间的远轴的通常是上角或分叉点。如:叶腋;腋芽

    英文翻译

    armpit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jik6 ji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8 [陆丰腔] kiap8 [海陆丰腔] rit8 [客英字典]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梅县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e4 yid6 [宝安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ĭɛkjek
    chéng [che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NNT
    仓颉: IHS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seng4 s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qiú [qiu]
    部首: 623
    笔画: 13
    五笔: FIYE
    五行:
    仓颉: IE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动词

    (1) 假借为“求”。求取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英文翻译

    fur garments;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