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伏

yǐn fú [ yin fu]
繁体 隐伏

词语释义

隐伏 yǐnfú

(1) 潜伏;隐藏

lie concealed;lie low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lie concealed;lie low] 潜伏;隐藏

引用解释

1.潜伏;隐藏。《易·说卦》:“坎为水,为沟瀆,为隐伏。” 孔颖达 疏:“为隐伏,取其水藏地中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然川流隐伏,卒难详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人心叵测,险於山川,机穽万端,由斯隐伏。” 郭小川 《秋歌》:“喝杯生活的浓酒吧,再度激起久久隐伏的革命豪情。”

隱伏的国语词典

藏匿、潜伏。

隱伏的网络释义

隐伏

  • 隐伏,隐藏,潜伏。出自《荀子·成相》:“礼乐灭息,圣人隐伏, 墨 术行。《汉书·董仲舒传》:“ 桀 纣 暴谩,谗贼并进,贤知隐伏,恶日显,国日乱。”明梁辰鱼《浣纱记·圣别》:“常好笑君家深山隐伏,也只为全身逃名远辱。
  • 隱伏的翻译

    英语: tohide,tolielow
    德语: verheimlichen(V)

    汉字详情

    yǐn,yìn [yin]
    部首: 212
    笔画: 16
    五笔: BEAN
    仓颉: NLBMP
    四角: 72237

    详细解释

    動詞

    (1) 藏匿;隱蔽

    隱,蔽也。——《説文》

    隱,微也。——《爾雅》

    隱五刃。——《國語·齊語》。注:“隱藏也。”

    則事可以隱定。

    隱忌雍蔽之人。——《荀子·緻仕》。注:“隱,亦蔽也。”

    桓公管仲雖善匿,弗能隱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隱,蔽也。”

    則盤紆隱深。——《文選·嵇康·琴賦》。注:“隱,幽深邃也。”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德。——《左傳·文公十八年》

    故隱居屠間。——《史記·魏公子列傳》

    可以隱形。——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

    日月隱耀。——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各隱卷底。——明· 魏學洢《核舟記》

    (2) 又如:隱占身體(隱藏、掩護自己真實麵目);隱遁(隱藏);隱謀(隱密計劃);隱秀(隱藏智慧,不露鋒芒或才華);隱候(在暗處等待);隱耀(隱藏光輝,隱藏身體。比喻才華不外露);隱身術(古代方士所隱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見的一種法術);隱冒(隱匿冒充);隱翳(掩蔽;遮蔽);隱掩(遮蔽掩護)

    (3) 隱瞞

    父爲子隱,子爲父隱。——《論語·子路》

    上以無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又如:隱欺(隱瞞欺騙);隱情(隱瞞情况);隱拒(隱瞞抵賴);隱忍(忍耐,不露真情)

    (5) 隱測,審度

    又隱實户口,料出無名萬余人,以充軍實。——《晋書·庾冰傳》

    (6) 又如:隱心(審度);隱實(查證落實;核實)

    (7) 憐憫

    隱其無罪。——《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隱恤(哀憐撫恤);隱惻(惻隱,同情憐惜);隱痛(内心深感苦痛);隱愛(惻隱疼愛);隱愍(憐憫);隱親(憐憫撫恤)

    (9) 隱逸不出

    隱者也。——《論語·微子》

    反國而隱焉。——明· 顧炎武《復、複庵記》

    (10) 又如:隱辟(隱退回避);隱靜(避世隱居);隱學(隱居避世,讀書自娱);隱吏(退隱的官吏);隱相(深居簡出,不露麵)

    (11) 塞,堵塞

    士不隱塞,庶人不數罟。——《詩·小雅·魚麗》

    (12) 又如:隱塞(堵塞)

    (13) 隱没;熄滅

    隱武事,行文道。——《國語·齊語》

    隱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變救》

    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南朝· 梁簡文帝《咏栀子花》

    (14) 又如:隱形(隱没形體);隱滅(隱没消失);隱微(隱約細微);隱顯(隱没與顯現);隱息(休止);隱忽(時隱時現)

    形容詞

    (1) 精深;微妙

    《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

    《穀梁》簡約而隱要,宜存于世。——《宋書·禮志一》

    (2) 又如:隱要(精深簡要);隱訓(詭僻的訓釋);隱書(旨意隱秘之書);隱略(隱晦粗略);隱奥(隱晦深奥)

    (3) 用同“穩”( wěn)。安穩;穩定

    隱練職位。——漢《蕩陰令張遷錶頌》

    即便求隱。——漢《李翕析裏橋輔閣頌》

    (4) 又如:隱坐(穩坐;安坐)

    (5) 威重的樣子,深沉穩重

    鮮之爲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無所隱,時人甚憚焉。而隱厚篤實,瞻卹親故。——《宋書·鄭鮮之傳》

    (6) 又如:隱冥(深沉含蓄);隱厚(穩重忠厚);隱隱桓桓(威武的樣子);隱重(威重)

    (7) 宏大 。如:隱虹(長虹)

    (8) 憂傷;疾苦 。如:隱隱遑遑(憂愁不妥的樣子)

    (9) 窮睏 。如:隱民(窮人,窮睏的人民)

    (10) 幽靜 。如:隱捨(隱居的房捨);隱秀(幽雅秀麗)

    (11) 殷盛

    爾乃邑居隱賬。——左思《蜀都賦》

    (12) 又如:隱賑(富庶繁盛);隱藹(茂盛的樣子)

    名詞

    (1) 矮墻

    逾隱而待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2)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國語》

    (3) 隱居的人

    貪夫殉身,聖亦保之;烈士殉名,隱亦好之。——王闓運《鄒漢勛傳》

    (4) 又如:隱佚(隱逸者)

    (5) 隱語

    齊威王之時喜隱。——《史記·滑稽列傳》

    (6) 隱衷,隱情

    孤癖之隱。——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7) 通“櫽”。櫽栝,矯正竹木彎曲的工具

    故遂隱栝。——何休《公羊經傳解詁序》

    夫弃隱栝之法。——《韓非子·難勢》

    訓考量隱栝。——《後漢書·鄧訓傳》

    (8) 姓

    副詞

    暗暗地

    隱中胸懷。——《聊齋志异·促織》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idden,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3 jun3 [陆丰腔] jun3 [海陆丰腔] run3 [宝安腔] jin3 jun3 [客英字典] ju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3 yun3 [台湾四县腔] jun3 [东莞腔] jin3 [梅县腔] jun3
    ◎ 潮州话:eng2(úrng) [揭阳]êng2 [潮阳]i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九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於謹上聲開口三等qionx/ioon
    [f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3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名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4) 居处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英文翻译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方言集汇

    ◎ 粤语:buk6 f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k8 b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pug6 [沙头角腔] fuk8 puk8 [陆丰腔] fuk7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8 buk8 [客英字典] fuk8 [宝安腔] fuk8 | puk8 [东莞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富去聲開口三等bʰĭəubiuh/b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