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不直接经手其事。
《红楼梦》第八八回:“有什么事情,只管来找我。我如今在这院里了,又不隔手。”
形容相距很近。
唐 杜甫 《湖城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引证解释
⒈ 谓不直接经手其事。
引《红楼梦》第八八回:“有什么事情,只管来找我。我如今在这院里了,又不隔手。”
⒉ 形容相距很近。
引唐杜甫《湖城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隔手的国语词典
经过第三人的手而不直接和对方接触。比喻费事、不方便。
隔手的网络释义
隔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2)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名词
(1) 界限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东莞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梅县腔] gak7 [陆丰腔] gak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krek/kaek | kæ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首 | 書九 | 書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ɕĭəu | sjux/sj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