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戏

gé bì xì [ ge bi xi]
繁体 隔壁戲
注音 ㄍㄜˊ ㄅ一ˋ ㄒ一ˋ

词语释义

1.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2.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

词语解释

  1. 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隔壁戏以八仙桌两张横摆,围以布幔,一人藏内,惟有扇子一把、钱板一块,能作数人声口、鸟兽叫唤以及各物响动,无不确肖,初不料其一人所作也。”

  2. 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如:邻居相骂,我听了半日隔壁戏。

引证解释

⒈ 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清范祖述《杭俗遗风》:“隔壁戏以八仙桌两张横摆,围以布幔,一人藏内,惟有扇子一把、钱板一块,能作数人声口、鸟兽叫唤以及各物响动,无不确肖,初不料其一人所作也。”

⒉ 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

如:邻居相骂,我听了半日隔壁戏。

隔壁戏的国语词典

一种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帐内作数人声及鸟兽叫声等,观众隔著帘幕聆听。

隔壁戏的网络释义

隔壁戏

  • 隔壁戏是杭州的古老曲种之一,形成于清代。它以“叫声(亦名吟叫)、“学乡谈”作为自己的主要表演技艺,因此,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又称它为“口技”或“口戏”。
  • 汉字详情

    [ge]
    部首: 212
    笔画: 12
    五笔: BGKH
    五行:
    仓颉: NLMRB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名词

    (1) 界限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英文翻译

    separate, part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东莞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梅县腔] gak7 [陆丰腔] gak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rek/kaekkæk
    [bi]
    部首: 334
    笔画: 16
    五笔: NKU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G
    四角: 7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10)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动词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k3 bik1 bik3
    ◎ 客家话:[陆丰腔] biak7 [梅县腔] biak7 [东莞腔] biak7 [客英字典] biak7 [台湾四县腔] biak7 [客语拼音字汇] biag5 [海陆丰腔] biak7 [沙头角腔] biak7 [宝安腔] biak7
    ◎ 潮州话:b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激錫開入聲開口四等piekpek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