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

gé dài fǔ yǎng [ge dai fu yang]

词语释义

近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

汉字详情

[ge]
部首: 212
笔画: 12
五笔: BGKH
五行:
仓颉: NLMRB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2)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名词

(1) 界限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英文翻译

separate, part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东莞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梅县腔] gak7 [陆丰腔] gak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rek/kaekkæk
dài [da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P
四角: 23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名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如:当代

(6)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如:古生代

(9) ∶代词的省称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英文翻译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陆丰腔] toi6 [梅县腔] toi5 [东莞腔] toi3 [客英字典] toi5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toi3 (thòi) do7(t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f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FQN
五行:
仓颉: QMK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2) 同本义

撫,安也。——《说文》

抚而泣之。——《国语·晋语八》

左右抚矢而乘之。——《仪礼·乡射礼》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鲁直背。——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抚弄(抚摩);抚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安抚);抚拭(抚摩拂拭);抚背(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4) 用手按着

抚弦登陴,岂不怆悢——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抚剑(按剑);抚臆(以手按胸);抚手(拍手)

(6) 通“拊”。拍或轻击

抚,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释名·释姿容》

权抚掌欢笑。——《三国志·鲁肃传》

(7) 又如:抚掌(拍手);抚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抚案(用手指按着节拍)

(8) 安抚;安慰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及设备使抚 表众。——《资治通鉴》

(9) 又如:抚驭(安抚控制);抚理(安抚治理);抚辑(安抚慰问);抚柔(安抚怀柔)

(10) 弹拨 。如:抚桐(弹琴);抚弄(拨弄;弹奏);抚弦(拨弄琴弦)

(11) 照料使健全生长;养育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抚字(抚养;抚肩);抚孤(抚养、救济孤儿);抚畜(抚养);抚稚(抚养儿女)

(13) 占有

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礼记》

(14) 通“幠”( )。掩;盖

神与化游,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 又如:抚世(盖世)

名词

(1) 官名。巡抚的简称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輙表贺。——《明史·海瑞传》

(2) 又如:抚军(巡抚的别称);抚台(巡抚的别称);抚署(巡抚公著);抚院、学院(巡抚衙门和学院衙门。清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

(3) 古州名 。汉豫章郡地,陈置抚州。在今江西省临川县治

英文翻译

pat, console, comfort; pacify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3

宋本广韵

yǎng [yang]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DY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OLL
四角: 8022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英文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