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半旗
词语释义
降半旗
(1) 指国旗从杆顶降到离顶端占全杆1/3处,是一种举国哀悼的礼节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下半旗。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例句汶川地震哀悼日全国降半旗志哀。
2、整个德国都在降半旗哀悼被9mm巴雷特手枪杀死的15个人,警方相信那把枪是他从父母的卧室里拿的。
3、印度国内媒体对此的报导仅是发生了一场短暂的骚乱;印度将举行为期13天的全国哀悼;国旗降半旗,禁止公共娱乐。
4、在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期间,全国各地降半旗致哀,停止各类公共娱乐活动。
5、莫斯科将3月30日定为哀悼日,降半旗,并建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取消娱乐节目。
6、葬礼会持续7天,韩国各地将设置祭奠所,出殡日将降半旗致哀。
7、数千人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和降半旗仪式。
8、早在周一,奥巴马号召全国人民一起通过默祷以及全国范围内降半旗来纪念这些受难人员。
9、为了向在胡德堡基地惨案中的死难者表示哀悼,我已经命令白宫降了半旗,同时其他的联邦建筑物也将从今天到下周三老兵节之间降半旗。
10、全国降半旗。
11、新浪上对这件事的评论就呼吁呼吁中国要抵制菲律宾旅游,以此来要求菲律宾宣布降半旗全国哀悼。
12、在敬献花圈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将降半旗志哀。
13、周五,南极洲斯科特基地的新西兰国旗降半旗,为这位20世纪的最大探险家默哀。
14、在缅怀殉职的军人和公仆时或在悲剧发生后集体哀悼时,我们会降半旗志哀。
15、周一至周三,中国境内以及驻外大使馆,国旗一律降半旗,期间暂停一切公共娱乐活动。
16、今天在苏黎士国际足联总部的中国国旗及旁边的国际足联和亚足联的旗帜降半旗。
17、降半旗,举国哀恸,以纪念一周前在四川大地震中失去的同胞。
18、当天,挪威全国降半旗致哀。
19、全国各地都降半旗,公众娱乐活动被停止以纪念一星期前发生的那场地震受难者。
20、我也要求美国人民在自己的住所依午前传统降半旗。
21、俱乐部今天已经降半旗以示默哀。
22、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奥林匹克旗帜在纪念式中被降半旗。
23、我建议在白金汉宫降半旗,你们也尽快回到伦敦。
24、中国各地都降半旗以示哀悼。
25、新华社消息称,全国各地都举行了降半旗仪式,中国外交部和各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发布了吊唁书。
26、周日中国政府宣布从星期一开始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降半旗,奥运火炬传递也将延期。
27、俄罗斯全境当天国旗降半旗,电视台取消一些娱乐节目和广告。
28、州长奥尔·雷·汤姆柏林19日发布了特别布告令,在葬礼当天,州全境的公共建筑上的国旗都降半旗默哀。
降半旗的国语词典
升旗时将国旗升至杆顶再下降,使国旗与杆顶的距离为国旗长度的二分之一,以示哀悼。
降半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ng
动词
(1) (会意)
(2) 同本义,与“陟”相对
降,下也。——《说文》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复降在原。——《诗·大雅·公刘》
维岳降神。——《诗·大雅·崧高》
降西阶一等。——《仪礼·士冠礼》
子余使公子降拜曰。——《国语·晋语》
(3) 又如:降阶(走下台阶);降格(从上而至。即降临。格,至);降辇(帝王下车);降拜(下堂拜宾);降真(降临的神灵);降饯(高贵人物屈尊赴宴);降驾(帝王临幸);降坛诗(扶乩时鬼神降临祭坛所题的诗)
(4) 贬抑;降低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稍降辞色。——《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降调(降职调动);降处外任(将京官降职外放为地方官);降尊(降低尊贵的身分);降除(降职);降发(降职发落);降贬(降官贬职);降革(降级免职)
(6) 下落,落下。从高往低掉
降,落也。——《尔雅》
羽鸟曰降。——《礼记·曲礼》
大寒降。——《国语·鲁语》
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荀子·议兵》
降大任于是人。——《孟子·告子下》
休祲降于天。
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7) 又如:降液(对天降雨露的敬称);升降;降落;递降;骤降;降雨;沉降; 空降
(8) 诞生;降生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釐降二女于妫汭。——《书·尧典》
惟庚寅吾以降。——《楚辞·离骚》
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己亥杂诗》
(9) 又如:降精(生下良马);降诞(降生,诞生)
(10) 赐给;给予
无坠天之降宝命。——《书·金滕》
(11) 又如:降锡(赐给);降德(赐予恩惠);降祥(降下吉祥);降福;降诏
(12) 下嫁 。如:降嫔(皇家女下嫁);降婚(下嫁)
(13) 另见
xiáng
(1) 投降
曷为不言降。——《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
每得降卒。——《资治通鉴·唐纪》
琮已降。——《资治通鉴》
诈云欲降
指言盖降
(2) 又如:降附(投降归附);降骨(投降者的骨骸)
(3) 降服,使驯服
六卿三族,降听政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
其能降以相从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西游记》
(4) 又如:降发(降伏;制伏);降视(降伏);降龙(以佛法降伏神龙)
形容词
(1) 欢悦,快乐
亦既覯止,我心则降。——《诗·召南·草虫》
(2) 同“详”。详细
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元· 孟汉卿《魔合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5 hong2 [宝安腔] gong5 | hong2 [海陆丰腔] gong5 hong2 [台湾四县腔] gong5 hong2 [客英字典] hong2 gong5 [东莞腔] hong2 gong5 [陆丰腔] hong3 gong5 [梅县腔] hong2 gong5 [客语拼音字汇] gong4 hong2 [梅县腔] gong5
◎ 潮州话:gang3(kàng) hang5(hâ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栙 | 下江 | 匣 | 江 | 平聲 | 江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ɣɔŋ | ghrung/heong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an5 [东莞腔] ban5 [梅县腔] ban5 [宝安腔] ban5 [客英字典] ban5 [陆丰腔] ban5 [客语拼音字汇] ban4 [海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ban5
◎ 潮州话:buan3 (pù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半 | 博慢 | 幫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puanh/puann | pu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3)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4) 表识,标志 。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5) 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6)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7) 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寿于旗翼。——《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陆丰腔] ki3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g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其 | 渠之 | 羣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gi/g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