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载

fù zǎi [ fu zai]
繁体 附載
注音 ㄈㄨˋ ㄗㄞˇ

词语释义

附载 fùzǎi

(1) 附记;附带录入

appendix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搭乘。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吴猛 还 豫章 ,附载客船一宿,行千里。同行客视船下有两龙,载之,船不着水。”

引证解释

⒈ 搭乘。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吴猛还豫章,附载客船一宿,行千里。同行客视船下有两龙,载之,船不着水。”

附载的国语词典

附带记载、附录。

如:「工程的施行细则,附载于本文最后。」

附载的网络释义

附载

  • 附载,汉语词汇,释义为附记;附带录入;搭乘。
  • 附载造句

    在这本书的封底,附载着作者介绍。
    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业务逻辑和数据库的分离,均衡数据库附载。
    利用海泡石粘土为吸附载体,对载银抗菌能力进行前期的定性分析。
    硃卷通常都有固定的格式,先载姓名履历,继载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附载受业、受知师,最后刊载答卷及考官评语。
    附载植物种类对附生蕨类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附载的图形并不一定按比例绘画。
    普通语言以传递理性信息为主,艺术语言则附载了情感信息和美学信息。
    我已细阅此申请书附载的备注;
    文章的第四部分讨论了在我国现阶段的翻译环境下,面对附载不同文化信息的文本,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手段和策略。
    货运机动车需要附载作业人员的,应当设置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
    以附载益生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蒙托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鲫养殖水质指标和生长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作用效果。
    把钼酸铋附载在沸石分子筛上,增大了纳米钼酸铋粒子的稳定性。
    留意当机舱上升时,驱动臂及附载的缆索滑轮的移动。

    汉字详情

    [f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O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遇去聲合口三等byoh/biuhbʰĭu
    zǎi,zài [zai]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FALK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IKQ
    四角: 43550

    详细解释

    zǎi

    名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动词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zài

    动词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名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1) 又,且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量词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英文翻译

    load; carry; transport, convey

    方言集汇

    ◎ 粤语:zoi2 zoi3
    ◎ 潮州话:zai3 za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