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疾

yīn jí [ yin ji]
繁体 陰疾
注音 一ㄣ ㄐ一ˊ

词语释义

1.暗中疾恨。 2.疝气。

词语解释

  1. 暗中疾恨。

    《后汉书·梁冀传》:“ 不疑 好经书,善待士, 冀 阴疾之。”

  2. 疝气。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众鸟有托》:“知 河间府 刘长卿 有阴疾。”参见“ 阴重 ”。

引证解释

⒈ 暗中疾恨。

《后汉书·梁冀传》:“不疑好经书,善待士, 冀阴疾之。”

⒉ 疝气。参见“阴重”。

清褚人穫《坚瓠六集·众鸟有托》:“知河间府刘长卿有阴疾。”

阴疾的网络释义

阴疾

  • 阴疾是汉语词语,拼音是yīn jí,意思是暗中疾恨。
  • 汉字详情

    yīn [yin]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E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B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阜( ),从侌,侌( 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 同本义

    陰,闇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 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4) 泛指北面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 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5)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6) 背阳为阴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7)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8) 生殖器

    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西游记》

    (9) 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10) 指秋冬季节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11)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12) 日影;阴影

    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绿杨阴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林阴翳。——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 又如:阴暎(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14) 雨

    日西则景朝多阴。——《周礼·大司徒》。疏:“即雨也。”

    (15) 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16) 水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17) 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18) 旧时迷信指冥间 。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19) 月亮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

    (20) 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21) 妇人

    弼佐王风,克柔阴化。——隋· 江总《为陈六宫谢章》

    (22) 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23) 坟,墓

    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

    (24) 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25) 指月经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王恽《玉堂嘉话》

    (26) 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

    天阴雨湿。——唐· 杜甫《兵车行》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朝晖夕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27) 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28) 云块

    阴犹沉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凌曙注:“ 蔡邕《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29) 又如:阴霞(云霞)

    (30) 鬼怪

    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金· 丘处机《无俗念·述怀》

    (31) 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3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 。阳的相对名称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33) 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34) 姓

    形容词

    (1) 凹进去的东西

    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2) 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3) 幽暗;昏暗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唐· 姚合《游昊天玄都观》

    (4) 又如: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阴翥(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5) 阴险

    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旧唐书·崔器传》

    (6) 又如: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7) 冷,寒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9) 阴湿;潮湿

    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宋· 庄季裕《鸡肋编》

    (10) 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11) 偶数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晋· 王嘉《拾遗记》

    (12) 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13) 雌的 。如:阴霓(雌霓,副虹)

    (14) 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

    阴血周作。——《左传·僖公十五年》

    (15) 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16) 负的 。如:阴极

    副词

    (1) 暗中,暗地里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史记·李将军列传》

    阴相与谋。——《汉书·李广苏建传》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阴纵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执政阴沮。——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阴煞(损伤);阴哂(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英文翻译

    'female' principle; dark;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TD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OK
    四角: 00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 轻微的叫疾

    疾,病也。——《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伯牛有疾, 子问之。——《论语·雍也》

    (3) 泛指病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

    (4) 如:疾革(病情加重);疾损(病情减转,病情好转);疾动(发病;疾病发作);疾棘(病危)

    (5) 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 。如:疾瘵(废疾,残疾)

    (6) 疫疠;发生疫疠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寡人无疾。

    君有疾。

    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7) 又如:疾疫(发生疫病);疾疠(瘟疫);疾疟(指疟疾);疾厉(即疾疠)

    (8) 痛 。如:疾首(头痛);疾痒(痛痒);疾心(痛心)

    (9) 痛苦;忧患

    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身自疾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0) 又如:疾痛惨怛;疾困(疾苦;疾疢);疾吏(病困的小官吏)

    (11) 缺点,毛病,瑕疵

    必有窃疾。——《墨子·公输》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

    形容词

    (1) 快速;急速

    奋疾而不拔。——《礼记·乐记》

    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而疾讨陈。——《左传·襄公五年》

    何来疾也。——《战国策·齐策四》

    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疾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疾快(快速);疾言(言语急迫);疾进(急速进行);疾疾(迅速的样子;急遽不安的样子)

    (3) 敏捷;轻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又如:疾伶(机敏伶俐);疾俏(动作轻快灵活);疾跳(精悍,机灵)

    (5) 急剧而猛烈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 又如:疾威(暴虐残酷);疾雨(急骤的雨);疾雷(急雷,突然响起的雷。比喻汹涌的波涛)

    (7) 恶 。如:疾日(恶日,不祥的日子)

    (8) 怒,强狠 。如:疾视(瞋目怒视)

    (9) 强大,宏大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动词

    (1) 患病,生一般的病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2) 又如:疾色(患病的脸色);疾耗(患病的坏消息);疾作(疟疾发作)

    (3) 厌恶;憎恨

    尔无忿疾于顽。——《书·君陈》

    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

    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杨倞注:“疾同嫉,嫉恨。

    疾其君者。——《孟子·梁惠王上》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疾大户兼并。——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疾恶(憎恨恶人);疾心(憎恶之心);疾吏(憎恨狱吏)

    (5) 极力;尽力;努力 。如:疾争(极力争辩);疾作(努力劳作);疾耕(努力耕作);疾学(努力学习)

    (6) 嫌怨

    疾王听之不聪。(听,名词。聪,耳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疾怨(怨恨)

    (8) 通“嫉”。妒忌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9) 又如:疾裘妒枕(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疾夫(妒忌者);疾心(心生妒忌);疾忌(妒忌)

    (10) 忧虑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庄子》

    (11) 非难;毁谤 。如:疾毁(毁谤)

    英文翻译

    illness, disease, sickness; to h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英字典] cit8 [海陆丰腔] cit8 [宝安腔] cit8 [陆丰腔] cit7 [梅县腔] cit8 [台湾四县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东莞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zit/dzitdzʰ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