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凉室;阴凉之地。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 知节 至,赐坐石榻。阴霤沉吟,仰不见日。” 清 唐甄 《潜书·惰贫》:“菜茹荫桑,瓜豆緑垣,牧豕阴霤,放鸡邻疆。”
引证解释
⒈ 凉室;阴凉之地。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
引知节至,赐坐石榻。阴霤沉吟,仰不见日。”
清唐甄《潜书·惰贫》:“菜茹荫桑,瓜豆緑垣,牧豕阴霤,放鸡邻疆。”
阴溜的网络释义
阴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阜(
),从侌,侌( )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2) 同本义
陰,闇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 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4) 泛指北面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 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5)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6) 背阳为阴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7)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8) 生殖器
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西游记》
(9) 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10) 指秋冬季节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11)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12) 日影;阴影
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绿杨阴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林阴翳。——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 又如:阴暎(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14) 雨
日西则景朝多阴。——《周礼·大司徒》。疏:“即雨也。”
(15) 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16) 水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17) 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18) 旧时迷信指冥间 。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19) 月亮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
(20) 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21) 妇人
弼佐王风,克柔阴化。——隋· 江总《为陈六宫谢章》
(22) 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23) 坟,墓
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
(24) 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25) 指月经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王恽《玉堂嘉话》
(26) 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
天阴雨湿。——唐· 杜甫《兵车行》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朝晖夕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27) 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28) 云块
阴犹沉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凌曙注:“ 蔡邕《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29) 又如:阴霞(云霞)
(30) 鬼怪
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金· 丘处机《无俗念·述怀》
(31) 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3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 。阳的相对名称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33) 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34) 姓
形容词
(1) 凹进去的东西
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2) 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3) 幽暗;昏暗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唐· 姚合《游昊天玄都观》
(4) 又如: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阴翥(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5) 阴险
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旧唐书·崔器传》
(6) 又如: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7) 冷,寒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9) 阴湿;潮湿
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宋· 庄季裕《鸡肋编》
(10) 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11) 偶数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晋· 王嘉《拾遗记》
(12) 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13) 雌的 。如:阴霓(雌霓,副虹)
(14) 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
阴血周作。——《左传·僖公十五年》
(15) 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16) 负的 。如:阴极
副词
(1) 暗中,暗地里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史记·李将军列传》
阴相与谋。——《汉书·李广苏建传》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阴纵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执政阴沮。——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阴煞(损伤);阴哂(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iū
动词
(1) 滑动 。如:溜缰(悄悄脱开缰绳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传情);溜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脱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开);溜溜湫湫(躲躲闪闪,轻手轻脚的样子)
(3) 瞟,偷偷地看
说着,却把眼溜着金桂一笑。——《红楼梦》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过几件细软东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热一下 。如:溜冷饭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鱼
(7) 逢迎,拍马;奉承 。如:溜钩子,亦作“溜沟子”、“溜勾子”(方言。钻营;奉承)
(8) 鸣,叫
闭凝盼,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声溜的圆。——清· 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词
(1) 倾斜 。如:溜肩
(2) 灵活;麻利 。如:溜撒(灵活;伶俐)
副词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洁,干净);溜明(非常明亮);溜净(非常干净)
词缀词
(1) 在形容词后,多叠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匀溜
(2) 另见
liù
名词
(1)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说文》
(3) 即今纵贯广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处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5) 房顶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
这不是咱们这溜儿都装上自来水了吗?——老舍《龙须沟》
(7) 又如:这溜儿果树很多
动词
(1) 液体向下流
生犹悬水溜,死若波澜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视,瞥,迅速而短暂地看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红一溜。——《红楼梦》
(3) 又如:溜瞅(斜着眼睛窥视);溜溜(瞟,斜视)
(4) 操练 。如: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树边,悄悄溜了三回。——田间《赶车传》
(6) 传唤
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儒林外史》
(7) 又如:溜子(溜单。注明官衔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缝隙 。如:溜缝
形容词
(1) 水势迅猛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动迅速 。如:溜烟(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动迅速、敏捷)
量词
(1) 连串,条。用以表示成排、成条、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长溜红飘带;一溜房屋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liu5 [东莞腔] liu3 [台湾四县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陆丰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语拼音字汇] liu1 liu2 piu4 [梅县腔] liu1 liu3 liu5 ti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溜 | 力救 | 來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liuh/liow | l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