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瑀

ruǎn yǔ [ ruan yu]
注音 ㄖㄨㄢˇ ㄩˇ

词语释义

人名。(西元?~ 212)​字元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于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为建安七子之一。

词语解释

  1. 三国 魏 陈留 人,字 元瑜 。少受学于 蔡邕 。为 建安 七子之一。后事 曹操 ,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 瑀 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后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唐 方干 《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诗:“ 阮瑀 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清 唐孙华 《送惠研溪之官密云》诗:“熟识金闺旧姓名,或有军书烦 阮瑀 。”

引证解释

⒈ 三国魏陈留人,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为建安七子之一。后事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瑀之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后世诗文中常用以泛指执掌文书、擅长书檄的文章作手。

唐方干《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诗:“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清唐孙华《送惠研溪之官密云》诗:“熟识金闺旧姓名,或有军书烦阮瑀。”

阮瑀的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 212)​字元瑜,三国魏陈留人(今河南省陈留县)​。善于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军国书檄,多出自二人之手,为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的网络释义

阮瑀

  •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 汉字详情

    ruǎn [ruan]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FQ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MU
    四角: 71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元声。本义:五阮关)

    (2) 同本义

    阮,代郡五阮关也。——《说文》。按,亦曰 五原关

    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苟留。——《汉书·成帝纪》

    秦九原郡,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3) 殷商国名 。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为周文王所灭

    阮,国名。今 陕西 平凉府 泾州是也。——《字汇》

    侵阮徂 共。——《诗·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4)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 。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5) 侄的代称 。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的代称。省称“阮”。如:“贤阮”;阮家会(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阮咸宅(侄子居处的代称)

    (6) 姓

    英文翻译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on3 ngi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1 [客英字典] ngien3 ngion3 [东莞腔] ngion1 [台湾四县腔] ngion3 ngien3 [宝安腔] ngi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ngyan/ngvanŋĭwɐn
    [yu]
    部首: 436
    笔画: 13
    五笔: GTKY
    仓颉: MGHLB
    四角: 12127

    详细解释

    名词

    像玉的石头

    杂佩以赠之。——《诗·郑风》。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

    英文翻译

    stone resembling jade; a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3 [客英字典]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矩上聲合口三等yox/hiu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