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

ruǎn xián [ ruan xian]
注音 ㄖㄨㄢˇ ㄒ一ㄢˊ

词语释义

1.晋名士。阮籍从子﹐与籍齐名﹐时称"大小阮"。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2.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的一种。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晋阮咸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词语解释

  1. 晋 名士。

    阮籍 从子,与 籍 齐名,时称“大小 阮 ”。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唐 李端 《寄上舍人叔》诗:“ 阮咸 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2. 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的一种。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 晋 阮咸 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元行冲 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於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 元 视之曰:‘此 阮咸 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咸’是也。”

引证解释

⒈ 晋名士。 阮籍从子,与籍齐名,时称“大小阮”。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唐李端《寄上舍人叔》诗:“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⒉ 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的一种。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晋阮咸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元行冲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於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

元视之曰:‘此阮咸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咸’是也。”

阮咸的国语词典

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东南)​人,阮籍之姪。性任达不拘,长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擅长弹奏直项琵琶。为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的翻译

英语: ancient Chinese stringed instrument

阮咸造句

羊玄得到阮咸的肯定后,就立即飞奔回府。
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阮咸尚琴弦铮铮,广陵尚幽然奏响,中国的底色早已成为烙印,镌刻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阮籍带着自己的三个朋友来到了山阳嵇康居所附近的竹林,一个是自己的侄子阮咸,一个是忘年小友王戎,还有一个是路上偶遇的酒友刘伶。
阮咸崇尚叔父阮籍,那自然为人放诞不拘礼法。
母丧热孝在身的阮咸背一世骂名踏阳关践古道,正在追寻爱人的路上。
“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刘伶则带领阮咸、阮姬渗透入凌星的后方战场,进行悄悄的破坏,让战争的天平越平衡越好。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另一个叫阮咸的大诗人与家里的女仆关系暧昧。
我让阮咸披发,额前发丝会垂挂遮面,就用个晾衣架咬住,十分后现代。
阮咸有的时候也被用于京剧伴奏。

汉字详情

ruǎn [ruan]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FQ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MU
四角: 71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元声。本义:五阮关)

(2) 同本义

阮,代郡五阮关也。——《说文》。按,亦曰 五原关

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苟留。——《汉书·成帝纪》

秦九原郡,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注

(3) 殷商国名 。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为周文王所灭

阮,国名。今 陕西 平凉府 泾州是也。——《字汇》

侵阮徂 共。——《诗·大雅·皇矣》

侵自阮疆。

(4)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 。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也有三弦的阮。如:阮咸

(5) 侄的代称 。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世称“大小阮”。后用“小阮”作侄的代称。省称“阮”。如:“贤阮”;阮家会(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阮咸宅(侄子居处的代称)

(6) 姓

英文翻译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on3 ngi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1 [客英字典] ngien3 ngion3 [东莞腔] ngion1 [台湾四县腔] ngion3 ngien3 [宝安腔] ngi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ngyan/ngvanŋĭwɐn
xián [xian]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DGK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MR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 ),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汉· 扬雄《法言》

(4)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词

(1)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形容词

(1) 普遍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名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形容词

含盐的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英文翻译

together; all, completely; united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4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潮州话: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六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讒平聲開口二等ghrem/haemɣɐm

阮咸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