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心烦意乱貌。
《楚辞·九章·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王逸 注:“闷,烦也。瞀,乱也……言己忧心烦闷,忳忳然无所舒也。”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 明 夏邦谟 《思友赋寄杨用修》:“何繁思之纠结兮,中闷瞀以罔休。”
中医指心胸满闷烦乱,眼目昏花之症。
《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暓,此谓五实。”
引证解释
⒈ 心烦意乱貌。
引《楚辞·九章·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王逸注:“闷,烦也。瞀,乱也……言己忧心烦闷,忳忳然无所舒也。”
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
明夏邦谟《思友赋寄杨用修》:“何繁思之纠结兮,中闷瞀以罔休。”
⒉ 中医指心胸满闷烦乱,眼目昏花之症。
引《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暓,此谓五实。”
闷瞀的国语词典
心中烦乱。
闷瞀的网络释义
闷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ēn
形容词
(1) 气闷,因气不通畅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闭则热而闷。——《素问·风论》
(2) 又如:闷吐(心闷想吐);闷绝(晕倒。一说窒息而死);闷痒(因身体不舒爽而发痒);闷窒(窒息);闷躁(气闷烦躁)
(3) 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的样子
闷然而后应。——《庄子·德充符》
(4) 又如:闷默(静默不出声);闷闷(闷声不响)
动词
(1) 密闭,使不透气 。如: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
(2) 呆在家里不出门 。如:别老闷在家里
(3) 过饱 。如:肉吃多了,闷住了
(4) 昏闷;失去知觉 。如:闷香(一种麻醉毒品,强盗常用它熏人后强奸或盗物)
(5) 另见
mèn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2) 同本义
闷,懑也。——《说文》
遯世无闷。——《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中闷瞀之忳忳。——《楚辞·九章·惜诵》
忧闷欲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闷闷渴渴(形容烦闷苦恼);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闷恹恹(精神疲乏,心情烦闷);闷嗗咄(闷闷的一声不响)
(4) 密闭不透气 。如:闷子车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目,敄(
)声。本义:眼睛昏花)(2) 同本义
予少而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庄子·徐无鬼》
昏瞀垫溺。——《书·益稷传》。疏:“眩惑之意。”
(3) 又如:瞀眩(眼花头晕;迷糊);瞀瞑(目眩昏晕;晕厥)
(4) 乱;错乱
中闷瞀瞀忳忳。——屈原《惜诵》
(5) 又如:瞀见(愚昧错乱的见解)
(6) 愚昧无知貌
世俗之沟犹瞀儒。——《荀子·非十二子》
(7) 又如:瞀儒(愚昧无知的儒生)
动词
(1) 俯视,低目谨视
瞀,低目谨视也。——《说文》
汤又因瞀光而谋。——《庄子·让王》
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南朝宋· 鲍照《绍古辞七首》
(2) 〈方〉∶看望 。如:好,我瞀我妹妹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eu6 [客英字典] meu5 [台湾四县腔] meu5 [梅县腔] meu5 [宝安腔] mi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4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茂 | 莫候 | 明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侯 | 流 | muh/mow | m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