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弓儿

mèn gōng ér [ men gong er]
繁体 悶弓兒
注音 ㄇㄣˋ ㄍㄨㄥ ㄦˊ

词语释义

1.指声音不响亮﹑发射力不强的弓。 2.比喻猜不透的事。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指声音不响亮、发射力不强的弓。 明 汤式 《一枝花·言志》套曲:“直钩儿怎钓鲸鰲,闷弓儿难射鹏鵰。”

引证解释

⒈ 指声音不响亮、发射力不强的弓。

明汤式《一枝花·言志》套曲:“直钩儿怎钓鲸鰲,闷弓儿难射鹏鵰。”

⒉ 比喻猜不透的事。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不甫能盼得音书至,倒揣与我箇闷弓儿。”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兀的不是箇难开难解闷弓儿,娘娘也,甚意儿?怎揣与我这该敲该剐罪名儿。”

闷弓儿的国语词典

闷葫芦。猜不透的事。

闷弓儿的网络释义

闷弓儿

  • mèngōngér,指声音不响亮、发射力不强的弓。
  • 汉字详情

    mèn,mēn [men]
    部首: 321
    笔画: 7
    五笔: UN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SP
    四角: 37331

    详细解释

    mēn

    形容词

    (1) 气闷,因气不通畅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闭则热而闷。——《素问·风论》

    (2) 又如:闷吐(心闷想吐);闷绝(晕倒。一说窒息而死);闷痒(因身体不舒爽而发痒);闷窒(窒息);闷躁(气闷烦躁)

    (3) 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的样子

    闷然而后应。——《庄子·德充符》

    (4) 又如:闷默(静默不出声);闷闷(闷声不响)

    动词

    (1) 密闭,使不透气 。如: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

    (2) 呆在家里不出门 。如:别老闷在家里

    (3) 过饱 。如:肉吃多了,闷住了

    (4) 昏闷;失去知觉 。如:闷香(一种麻醉毒品,强盗常用它熏人后强奸或盗物)

    (5) 另见 mèn

    mèn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2) 同本义

    闷,懑也。——《说文》

    遯世无闷。——《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中闷瞀之忳忳。——《楚辞·九章·惜诵》

    忧闷欲死。——《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闷闷渴渴(形容烦闷苦恼);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闷恹恹(精神疲乏,心情烦闷);闷嗗咄(闷闷的一声不响)

    (4) 密闭不透气 。如:闷子车

    (5) 另见 mēn

    英文翻译

    gloomy, depressed, melancholy

    方言集汇

    ◎ 粤语:mun6

    宋本广韵

    gōng [gong]
    部首: 312
    笔画: 3
    五笔: XNG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
    四角: 1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又如:弓手(亦作“弓箭手”。宋元时州县统辖的负责巡逻、缉捕的兵卒);弓壶(有“弓”字铭文的酒器;装弓的袋);弓号(弓);弓剑(弓与剑);弓箕(弓和箕。喻指世传的家业技艺)

    (4) 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范爱农》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

    (5) 又如:弹弓;胡琴弓;弓小(弓形而纤小);弓弯(弓鞋。指缠脚妇女穿的鞋)

    (6) 演奏弓弦乐器时的运弓技术 。如: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击跳弓;弹跳弓;抛弓

    (7) 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侯道五十弓。——《仪礼·乡射礼记》

    丈地弓制不真,责之弓手。——清· 黄六鸿《清文部·责经手》

    (8) 又如:弓手(古代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量词

    (1) 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自冢至麓,凡二百弓。——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

    (2) 又如:弓口(尺寸。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

    动词

    (1) 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谓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返首髻及地,腰势如规

    (2) 又如:弓腰人(古指舞伎);弓身

    英文翻译

    bow; curved, arched; KangXi radical number 57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kĭuŋkiung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