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诛杀全家。
《魏书·刑罚志》:“除羣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梟首。”《北史·魏纪二·太武帝》:“其百工伎巧騶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覡死,主人门诛。” 胡三省 注:“门诛者,闔门尽诛之。”
引证解释
⒈ 诛杀全家。
引《魏书·刑罚志》:“除羣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梟首。”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其百工伎巧騶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覡死,主人门诛。”
胡三省注:“门诛者,闔门尽诛之。”
门诛的网络释义
门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