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里藏身

dèng lǐ cáng shēn [ deng li cang shen]
繁体 鐙裏藏身
注音 ㄉㄥˋ ㄌ一ˇ ㄘㄤˊ ㄕㄣ

词语释义

一种骑术。骑在马上的人身体弯倒在马的一侧。

词语解释

  1. 一种骑术。骑在马上的人身体弯倒在马的一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鐙里藏身’。”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老班长跳上战马,拨转马头,一个镫里藏身,抱起了小同志。”

引证解释

⒈ 一种骑术。骑在马上的人身体弯倒在马的一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鐙里藏身’。”
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老班长跳上战马,拨转马头,一个镫里藏身,抱起了小同志。”

镫里藏身的网络释义

镫里藏身

  • 一种骑术。骑在马上的人身体弯倒在马的一侧。
  • 汉字详情

    dēng,dèng [deng,deng]
    部首: 506
    笔画: 17
    五笔: QWGU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NOT
    四角: 8271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英文翻译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3

    宋本广韵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cáng,zàng [cang,zang]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NT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IMS
    四角: 44253

    详细解释

    cáng

    动词

    (1)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4)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6) 怀有 。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zà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g2 [客英字典] cong2 [台湾四县腔] cong2 cong5 [陆丰腔] cong3 [海陆丰腔] cong2 cong6 [梅县腔] cong2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cong4 [东莞腔]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2 | cong3 [梅县腔] c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zʰɑŋzang/dzang
    shēn [shen]
    部首: 710
    笔画: 7
    五笔: TMD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XH
    四角: 27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1 s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ns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