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

jǐn zhōu shì [ jin zhou shi]
繁体 錦州市
注音 ㄐ一ㄣˇ ㄓㄡ ㄕˋ

词语释义

在辽宁省西南部、小凌河下游,京哈、锦承两铁路交点。1937年设市。人口783万(1995年)。为著名的军事、交通要冲。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在此发动。特产玉石雕刻、虾油。名胜古迹有辽代锦州塔、广济寺。市北有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龙栖湾新区10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305.3万。锦州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物流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锦州拥有国家级锦州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锦州)示范基地,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锦州市的国语词典

城市名。位于辽宁省。为辽西走廊的军事重镇,关内外出入门户,锦承、北宁铁路的交会点,以葫芦岛为外港,因此成为交通中心和货物转运地,亦是辽西最大工业中心。

汉字详情

jǐn [jin]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R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HAB
四角: 86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4) 古指锦袍 。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形容词

(1) 比喻鲜艳华美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3) 在锦上绣花的 。如:锦字

英文翻译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宋本广韵

zhōu [zhou]
部首: 108
笔画: 6
五笔: YTY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IL
四角: 32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英文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东莞腔] zi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cju/tjoutɕĭəu
shì [shi]
部首: 225
笔画: 5
五笔: Y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zjix/zjiioʑ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