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

jǐn náng [ jin nang]
繁体 錦囊
注音 ㄐ一ㄣˇ ㄋㄤˊ

词语释义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 2.借指诗作。 3.吐绶鸡的别名。

词语解释

  1. 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

    《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 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 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引证解释

⒈ 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机密文件。

《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武帝纳衣,掷地以示上。”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苏舜钦《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
《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⒉ 借指诗作。参见“锦囊佳句”。

宋杨万里《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赵翼《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

⒊ 吐绶鸡的别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锦囊的国语词典

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诗稿或机密贵重的物品。

锦囊的网络释义

锦囊 (汉语词语)

  • 锦囊就是用绸、缎、帛等做的袋子,在古代用来装信函,相当于现在的信封。锦字本身就是指好看的或质量好的绸缎帛等,例如锦上添花、锦绣河山等中的锦字。
  • 锦囊又称香囊,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在民间,端午节有佩戴香囊的习俗。
  • 锦囊造句

    我採用了老王提供的锦囊妙计,最后才得以解决难题。
    英国的一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自有锦囊妙计。
    最好的团队都有好几条未来发展的锦囊妙计。
    请大家放心,这条锦囊妙计一定会让我们转危为安。
    你有什么锦囊妙计,快点告诉我们吧!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大名鼎鼎,智慧锦囊的作用不可限量,他让困境中的刘备惊喜若狂。
    靠着他的锦囊妙计,我们总算化解了危机。
    现在有了这条锦囊妙计,我们的工程就不怕困难了。
    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你们别急,我已有锦囊妙计,这件事很快就会解决。
    如果郭树清还有什么锦囊妙计,眼下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为什么叫麻烦?你的锦囊妙计在哪里呢?
    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
    此次敌情严重,大家怕是心有恐忧,拿纸笔来!我要留下三条锦囊妙计!
    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做一些“致富小锦囊”之类的小项目,从此走上了项目招商之路。
    严颜猛醒,打开锦囊,内有一书,如此如此,当下亲至关厢内天字十三营中。
    果然自己有先见之明提前将空间锦囊放在了核心控制室的抽屉里面。
    他方寸已乱,什么锦囊失去?什么为张平报仇?已然漫之身外。
    老陈好像有用不完的锦囊妙计,不管什么情况他都能迎刃而解。
    一年后他遇到恶鬼险些丧命,迫不得已,他打开了师父留下的锦囊。

    汉字详情

    jǐn [jin]
    部首: 506
    笔画: 13
    五笔: QR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HAB
    四角: 86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锦,襄邑织文。——《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4) 古指锦袍 。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形容词

    (1) 比喻鲜艳华美的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3) 在锦上绣花的 。如:锦字

    英文翻译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宋本广韵

    náng,nāng [nang]
    部首: 319
    笔画: 22
    五笔: GKH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BRRV
    四角: 50732

    详细解释

    náng

    名词

    (1)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2) 同本义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 李朝威《柳毅传》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盛以锦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囊橐(口袋;代指财物);囊空羞涩(兜内无钱);囊橐充盈(腰包钱足);囊橐萧瑟(口袋中无钱);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囊中术(指智谋);囊辎(行李);囊底(袋子里面);囊空(袋中无钱);囊涩(身无分文);囊书(囊中书札)

    (4) 像口袋的东西 。如:胆囊;肾囊;囊缩(阴囊收缩)

    动词

    (1) 用口袋装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

    试再囊之。

    (3) 又如:囊米(装入口袋的米);囊琴(装琴入袋);囊载(装入囊中运走);囊扑(把人装入袋中打死);囊土(以袋盛土)

    (4) 覆盖;蒙住

    布囊其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囊吞(囊括蚕食);囊首(用袋蒙头致死);囊奏(囊封,封事);囊括四海(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6) 另见 nāng

    nā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bag, purse, sack; put in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n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ong2 [海陆丰腔] nong2 nang2 [梅县腔] nong2 [东莞腔] long2 [客英字典] n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nong2 [陆丰腔] nong3 [台湾四县腔] nong2 n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nangnɑŋ

    锦囊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