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

guō tiē [ guo tie]
繁体 鍋貼
注音 ㄍㄨㄛ ㄊ一ㄝ

词语释义

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喻耳光。

词语解释

  1. 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老舍 《赵子曰》第九:“他本想去吃一些锅贴,喝两壶白干酒。”

  2. 喻耳光。京剧《贵妃醉酒》:“[娘娘]打了我三个锅贴儿。”

引证解释

⒈ 在铛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老舍《赵子曰》第九:“他本想去吃一些锅贴,喝两壶白干酒。”

⒉ 喻耳光。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打了我三个锅贴儿。”

锅贴的国语词典

北方农村以杂粮面发酵后,在大铁锅中,水淋淋的做成的饼。今多指在平底锅上用少量油水煎熟的面食,有馅,类似饺子。

如:「给他一个锅贴」。

锅贴的网络释义

锅贴

  • 锅贴,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煎烙馅类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细长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
  • 锅贴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所谓的饺子都是锅贴。锅贴是大众风味小吃。稻香居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名古城。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东北也称水煎包。锅贴跟煎饺不能混淆。两者并不一样。
  • 锅贴造句

    因为汁多,老主顾都把吃汤包的用到了这锅贴上。
    刚出锅的锅贴,油晃晃金灿灿,皮儿薄面筋道,馅儿量足味香,要是觉得油腻,多蘸点醋就好啦。
    闫毓麟说,白天儿子、儿媳去上班,有时给她订午饭,她想换换口味的时候,就得出小区走一站地去附近吃锅贴儿。
    便宜坊的锅贴最大的就是;外焦里嫩,皮薄馅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那场活动的愤青总领队李幸长,现在已经是横跨两岸的锅贴儿连锁店"四海游龙"的老板了。
    马志明到家中看望筱俊亭,娘俩又说又唱,不知不觉四五个小时过去了,筱俊亭亲自下厨房给大侄子煮大虾,烙韮菜锅贴儿。
    现在早上,他可以不用吃学校那千篇一律,味同嚼蜡食物,也不用担心早上起床晚了,而买不到喜欢吃的粽子锅贴馄饨。
    此外,小红楼牛肉灌汤包、三鲜蒸饺、天府元宵、长城海鲜水饺、谷香村排骨面、青岛大包、青岛锅贴等都是特色小吃。
    本公司致力于面食冷冻食品,“包括葱油饼,抓饼,锅贴”。
    早餐吃锅贴儿已经很拉风了,如果还是自己清早起来做的,那我们要跪拜你了厨神!吃点心拼盘的人。
    牛肉锅贴盐水鸭,酒凝金腿状元豆,什锦豆腐菊花脑,鸭油烧饼炒芦蒿。
    崔正源炫耀的说起全聚德烤鸭,稻香春的热干面,后海的锅贴,东来顺的清真火锅等等,如数家珍。
    煎熟后的锅贴多用平铲托起取出,五六个似分还连,底部酥脆金黄,周边及上部稍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更换成型机头还可以包制锅贴、春卷、咖喱角和馄饨等食品。
    江苏商报报道商报记者曾璐报道日前,一篇内容为“‘李荣兴’才是正宗的‘七家湾’牛肉锅贴”的文章,引起了“金记”牛肉锅贴当家人金厂仁的极度不满。
    鸡肉锅贴也很棒,是用慢火煎炸,皮脆馅鲜。
    那我们要一盘锅贴,一屉小笼包怎么样?
    李荣兴牛肉锅贴店老板李帮政接受现代快报网记者采访时说,要做到这点,方法很重要。
    李记清真馆的牛肉锅贴绝对是南京最好吃的锅贴之一,煎好一锅,几乎立即就会被两三个人秒了,只好等下一锅。
    那饭馆看起来不象样,可是他们的锅贴味道真好,价钱又便宜。

    汉字详情

    guō [gu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KMW
    五行:
    仓颉: OPROB
    四角: 86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咼( kuā)声。本义: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

    (2) 同本义 。如:锅铲(炒菜用的铲子);锅底饭(锅巴);锅灰(锅底的烟灰);锅户(宋时以煮盐为业的人);铁锅;铝锅;火锅;汤锅;沙锅

    (3) 形状像锅的东西 。如:烟袋锅;锅烟子(锅灰);锅脐灰儿(锅灰);锅镬(方言。大虫);又指盛膏器。御者系于车旁备用

    (4) 车釭。即车轴外面的铁圈

    车釭,燕、 齐、 海、 岱之间谓之锅。——《方言》

    英文翻译

    cooking-pot, saucepan

    方言集汇

    ◎ 粤语:wo1

    宋本广韵

    tiē [tie]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H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OYR
    四角: 71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4) 贴补。补偿,补益 。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6)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8)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名词

    (1) 补偿费 。

    (2) 如:米贴;房贴

    (3) 靶心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形容词

    (1) 通“帖”。适合,妥当 。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量词

    (1) 膏药的一张 。

    (2) 如:一贴膏药

    英文翻译

    paste to, stick on; attach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tip3

    宋本广韵

    锅贴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