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铤

yín tǐng [yin ting]
繁体 銀鋌
注音 一ㄣˊ ㄊ一ㄥˇ

词语释义

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

词语解释

  1. 犹银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及夜,各以衣物包裹而归,明旦开之,如坚土削成银鋌。” 清 赵翼 《古诗》之十:“古人用钱币,银鋌 宋 始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近年 西安市 发现 天宝 时银铤四个,各重五十两。”

引证解释

⒈ 犹银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

唐康骈《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及夜,各以衣物包裹而归,明旦开之,如坚土削成银鋌。”
清赵翼《古诗》之十:“古人用钱币,银鋌宋始行。”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近年西安市发现天宝时银铤四个,各重五十两。”

银铤的网络释义

银铤

  •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
  •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AV
    四角: 87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艮( gèn)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2) 同本义 。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钿头银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银制的器物 。如:银盘( 银质的盘子);银樽(银制的酒杯);银篦(银质的栉发用具);银龟(上面镌有龟形钮的银印);银镝(银制的箭头)

    (4) 银质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如:银库(存放银钱的地方)

    形容词

    色白如银 。如:银花火树(形容灿烂多彩的灯火或焰火);银霜炭(一种表面洁白的优质无烟炭);银霰(白色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银蟾(指月亮);银硝(一种粉状化妆品,兼有医疗作用);银海(道家指眼睛);银沫(形容洁白的雪花);银红(最早的鲜红颜料)

    英文翻译

    silver; cash, money,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ngan2 ngan4

    宋本广韵

    tǐng,dìng [ting,ding]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TFP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PNKG
    四角: 82741

    详细解释

    dìng

    名词

    (1) 铜铁矿石

    铤,铜铁朴也。——《说文》

    (2) 铜铁质的坯料

    金铤,许叔重注《淮南子》云:“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一切经音义》

    (3) 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金银,其重数两至数十两不等

    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金史》

    (4) 锭子,纺车或纺纱机上绕纱的机件

    摇车转铤,而纺于竹管之上。——《天工开物》

    (5) 另见 tǐng

    tǐng

    形容词

    (1) (形声。从金,廷声。本义:未经冶铸的铜铁。读 dìng)

    (2) 快跑的样子。

    (3) 如:铤走(快跑);铤鹿(疾奔之鹿)

    (4) 空;尽

    铤,尽也。物空尽者曰铤。——《方言》

    (5) 另见 dìng

    英文翻译

    ingots, bars of metal; hu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5

    宋本广韵

    银铤的拼音相近

    意思相近

    分类信息

    含十二生肖词语

    描写季节的词语

    拼音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