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箔

yín bó [ yin bo]
繁体 銀箔
注音 一ㄣˊ ㄅㄛˊ

词语释义

亦作'银薄'。 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词语解释

  1. 亦作“ 银薄 ”。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製者,反有毒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集解﹞引 苏恭 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红花》:“其子煎压出油,或以银箔贴扇面,用此油一刷,火上照乾,立成金色。” 闻一多 《红烛·志愿》:“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银薄”。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製者,反有毒矣。”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集解﹞引苏恭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红花》:“其子煎压出油,或以银箔贴扇面,用此油一刷,火上照乾,立成金色。”
闻一多《红烛·志愿》:“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银箔的网络释义

银箔

  • 银箔,中药名。为自然元素类铜族矿物自然银Native Silver经加工而成的薄片。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具有安神,镇惊,定痫之功效。常用于惊痫癫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
  • 银箔造句

    现在,生肖邮票形式多样,有小版张、小型张、小本票等;其印制材质多彩,有烫压金箔、银箔,塑料立体印制,丝线绣制等。
    没错来说,不仅是原材料纸张,而且金箔,银箔,树皮,叶,皮,布或毛皮。
    在卫星图片中,这个地区看上去像是一片被弄皱又烤焦的银箔。
    过去的造假者可以用一层很薄的银箔覆盖金属块,并把它加热,以便熔合到表面。
    这个银箔邮票被放在密封的收藏卡中,以防止氧化。
    铝箔纸次给有金箔和银箔两栽。
    供应雕塑、金银箔,提供艺术金箔装饰班、油画班、艺术装饰班。
    充银箔:面上有胶层和透明漆的铝箔。烫印书籍封面和其他装饰用。
    凯伊:一颗装饰满空啤酒罐的圣诞树不是我理想的圣诞节,现在,拿着这个金银箔,你要留在家里。
    安斯沃思太太的家铺张地用金银箔和冬青装饰着,餐具柜上摆着成排的酒水,火鸡和撒尔维亚干叶加葱头填料的浓郁香味自厨房扑鼻而来。
    充银箔:面上有胶层和透明漆的铝箔。
    前年跟着姐姐学会了叠元宝,薄薄的金箔纸、银箔纸,三折五翻就变得立体了。
    金银箔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媒介,因其华美的色泽和珍贵的品质,常用来装饰各种器物、雕塑和壁画。
    在汉、唐时代,平易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正是在这种艺术情景中,金银箔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内参比电极由银箔,氯化银层和干内参比电解质层构成。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V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PAV
    四角: 87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艮( gèn)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2) 同本义 。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钿头银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银制的器物 。如:银盘( 银质的盘子);银樽(银制的酒杯);银篦(银质的栉发用具);银龟(上面镌有龟形钮的银印);银镝(银制的箭头)

    (4) 银质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如:银库(存放银钱的地方)

    形容词

    色白如银 。如:银花火树(形容灿烂多彩的灯火或焰火);银霜炭(一种表面洁白的优质无烟炭);银霰(白色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银蟾(指月亮);银硝(一种粉状化妆品,兼有医疗作用);银海(道家指眼睛);银沫(形容洁白的雪花);银红(最早的鲜红颜料)

    英文翻译

    silver; cash, money, wealth

    方言集汇

    ◎ 粤语:ngan2 ngan4

    宋本广韵

    [bo]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IRF
    五行:
    吉凶:
    仓颉: HEHA
    四角: 8816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泊声。本义:竹帘子)

    (2) 同本义

    门不施箔。——《新唐书·卢怀慎传》

    (3) 又如:苇箔;箔幛(用秫秸制成的帘子);箔经绳(编帘子的绳)

    (4) 养蚕的器具,多用竹制成

    蚕欲老,箔头做茧丝皓皓。——王建《簇蚕词》

    (5) 又如:蚕箔;箔头(养蚕用的竹席);箔笼(养蚕用的竹筛子和放桑叶用的笼子)

    (6) 金属制成的薄片 。如:金箔;银箔

    英文翻译

    reed screen; frame for growing silkworms

    方言集汇

    ◎ 粤语:b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7 pok8 [宝安腔] pak7 [台湾四县腔] pok7 pok8 [客英字典] pok7 [梅县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 潮州话:b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傍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buakbʰu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