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衷

jiàn zhōng [ jian zhong]
繁体 鑑衷
注音 ㄐ一ㄢˋ ㄓㄨㄥ

词语释义

1.亦作"鉴衷"。 2.明察心意。

词语解释

  1. 亦作“鉴衷”。明察心意。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君其奚憾,不余鉴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鉴衷”。明察心意。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君其奚憾,不余鉴衷。”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805
笔画: 13
五笔: JTY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IC
四角: 28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鑑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春始治鑑。——《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动词

(1) 明察,审查

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英文翻译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3

宋本广韵

zhōng [zhong]
部首: 623
笔画: 10
五笔: YKH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中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2) 同本义

衷,里亵衣。——《说文》。段玉裁注:“亵衣有在外者,衷则在内者也。”

(3) 又如:衷衣(里衣,内衣);衷服(贴身内衣)

(4) 通“中”。内心

汝不察吾衷。——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衷怀歉仄(心里感到内疚抱歉);衷言(心里话);衷素(内心真情)

(6) 中心,中央

佩,衷之旗也。——《左传·闵公二年》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

服之不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7) 又如:衷正(中正)

(8) 姓

动词

(1) 贴身穿着;穿在里面

或衷其襦。——《谷梁传》

楚人衷甲。——《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宋· 程大昌《演繁露·背子中禅》

(2) 又如:衷襦(衬在里面的短衣);衷甲(在衣服里面穿铠甲)

(3) 引申为包围

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左传》

形容词

(1) 正;正派

楚辟我衷。——《左传·昭公六年》。注:“正也。”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当也。”

史馆取为衷据。——清· 章学诚《邵与桐别传》

(2) 又如:衷据(正确的根据)

(3) 善;福

今天降衷于吴。——《国语·吴语》

和衷哉。——《书·皋谟》。传:“善也。”

(4) 忠诚

欲对衷言不从。——《荀子·成相》。注:“诚也。”

不从命乃衷。——《荀子·子道》

(5) 又如:衷愚(愚忠。尽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谦之词);衷赤(赤诚之心)

英文翻译

heart, from bottom of one's heart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1 z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ng1 zung1 [客英字典] chung1 [海陆丰腔] chung1 zhung1 [宝安腔] cung1 [陆丰腔] zhung1 [梅县腔] ch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ţĭuŋtriung/t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