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

jīn é [ jin e]
繁体 金額
注音 ㄐ一ㄣ ㄜ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金制的额饰。

金饰的扁额。

金钱的数额。如:据统计,去年国内保险的总金额为若干亿元。

词语解释

  1. 金制的额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於其间,恣为嬉戏。”

  2. 金饰的扁额。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宋 颜太初 《咏许希》:“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復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3. 金钱的数额。如:据统计,去年国内保险的总金额为若干亿元。

引证解释

⒈ 金制的额饰。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於其间,恣为嬉戏。”

⒉ 金饰的扁额。

前蜀韦庄《清平乐》词:“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宋颜太初《咏许希》:“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復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⒊ 金钱的数额。

如:据统计,去年国内保险的总金额为若干亿元。

金额的国语词典

金钱的数目。如期票、汇票上所载的钱数称为「票据金额」;股票公债上所载的钱数称为「票面金额」。

金额的网络释义

金额

  • 金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é,在现代指纸币、硬币的面值。与面值(face value)、名义价值(nominal value)、票面值(par value)相同。在古代的则有金制的额饰,金饰的扁额的意思。词语出自唐代苏鹗的《杜阳杂编》卷下:“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於其间,恣为嬉戏。”
  • 金额造句

    这部分金额是否则能退还或转移他用由管理层酌情考虑。
    金额较大的承付款项应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揭示。
    使用支票付款,敝公司将保留对货物的所有权直到应付之金额贷入敝公司银行帐户为止。
    然后再对所有的期货商品,以持仓金额为权重,计算对于基期数据比值的加权算数平均值,得到指数值。
    目前国外直接投资江苏省农业的项目达八百个,金额达八亿多美元。
    请填写存款凭条,写上您的姓名和金额。
    托管人同意在从本协议生效日之后的三年内不增加捆绑价格的金额。
    年终奖的奖金税的交纳金额不应超过奖金总额的百分之十。
    最低整付额外投资金额及每只基金的最低投资额,请参阅保单条款及细则。
    零存整付:每期存入之金额不得低于新台币一千元。
    他们所估算的金额通常低于全部财物保险的金额。
    根据这一规则,投保人所获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金额。
    使用支票付款,我公司将保留所有权直到该付之金额贷入我公司银行帐户为止;折扣已包括在价格内。
    据新华社报道,广东省将对告发赃官的人予以奖励,奖金详细数额将与追赃金额挂钩。
    金额和数量上短装是不允许的。
    贷款申请金额不得高于回购协议确定的回购价款。
    收银机应该放置于可以让顾客醒目看到记录金额数量的位置。
    每个摊位设定最高限价,当竞标金额达到最高限价时采取摇号方式确定经营者。
    两边赞成,此金额是告贷人所负债务地第一步。
    第七十四条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805
    笔画: 8
    五笔: QQQQ
    五行:
    仓颉: C
    四角: 80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
    é [e]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PTK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RMBO
    四角: 31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2) 同本义

    頟,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頟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3)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额山”)

    (4)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如:匾额;额名(在匾额上题写的名称);额籍(匾额与名录)

    (5) 规定的数目 。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

    (6) 物体上首接近顶端的部分 。如:额子(无顶的头巾);碑额;崖额

    英文翻译

    forehead; tablet, plaque;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k6
    ◎ 潮州话:hia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