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带围

jīn dài wéi [ jin dai wei]
繁体 金帶圍
注音 ㄐ一ㄣ ㄉㄞˋ ㄨㄟˊ

词语释义

芍药之名贵者。也称金腰带。

词语解释

  1. 芍药之名贵者。也称金腰带。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花之名天下者, 洛阳 牡丹、 广陵 芍药耳。红叶而黄腰,号金带围,而无种,有时而出,则城中当有宰相。” 清 赵翼 《寿全惕庄鹾健六十》诗之一:“玉杯香浥蔷薇露,金带围开芍药枝。”

引证解释

⒈ 芍药之名贵者。也称金腰带。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花之名天下者, 洛阳牡丹、 广陵芍药耳。红叶而黄腰,号金带围,而无种,有时而出,则城中当有宰相。”
清赵翼《寿全惕庄鹾健六十》诗之一:“玉杯香浥蔷薇露,金带围开芍药枝。”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805
笔画: 8
五笔: QQQQ
五行:
仓颉: C
四角: 80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

wéi [wei]
部首: 335
笔画: 7
五笔: L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QS
四角: 605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2) 同本义

囗,回也,象回币之形。——《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

围,裹也。——《广雅·释诂四》

范围天地之化。——《易·系辞上》

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3) 又如:围堑(围绕营垒的壕沟);围圆(圆形围墙);围地(四周山川环绕,形势险峻的地方);围屏(屏风);围落(篱笆,栅栏)

(4) 包围

秦之围 邯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围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

江都围急。——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四面围住。——《广东军务记》

(5) 又如:围歼;围守(包围监守);围取(包围夺取)

(6) 防守

围,守也。——《说文》

围不言战。——《公羊传·庄公十年》

(7) 又如:围落(藩篱。借指防卫)

(8) 通“违”。违背;离开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管子·形势》

则王以春围其农,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陈其宝。——《商君书·徕民》

名词

(1) 围子,用土、石、荆棘等围成的防御设施

敕军营更筑严围。——《三国志》

(2) 打猎的围场;围猎

百官戎服骑从,鼓行入围。——《隋书》

(3) 封建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

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俞正燮《癸巳存稿》

(4) 围田。围占江湖淤滩造的田

(5) 区域

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诗·商颂·长发》

(6) 四周,周边(多指周边的长度) 。如:四围都是花

(7) 包围圈

外围合。——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即撤围。

(8) 姓

量词

(1) 用于四周有围栏或可用以围裹的东西。如:一围玉带

(2) 计量圆周的约略单位,指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的长度。如:十围;腰阔数围;大树絮之百围

英文翻译

surround, encircle, corral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