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魔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传说中的酒虫。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酒魔》:“ 常元载 不饮,羣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 元载 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载 是日已饮一斗,五日倍是。”后用为不善饮之典。 唐 白居易 《斋戒》诗:“酒魔降服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唐 白居易 《寄题庐山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酒虫。
引唐冯贽《云仙杂记·酒魔》:“常元载不饮,羣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载是日已饮一斗,五日倍是。”
后用为不善饮之典。 唐白居易《斋戒》诗:“酒魔降服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唐白居易《寄题庐山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酒魔的网络释义
酒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麻声。本义:“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
(2) 同本义
我自降魔转法轮。——王安石《南乡子》
(3) 又如:病魔;魔道(佛家语。指天魔邪鬼活动的境域);魔女(魔界的女人);魔劫(命中注定的灾难);魔事(佛教指成道的障碍);魔天(魔道的天界);魔心(邪恶之心);魔浆(指酒。佛教认为饮酒不能修成正果)
(4) 恶鬼,怪物 。如:魔媪(假托鬼神、使用妖术的妇人);魔境(恶魔所居的境遇);魔头(恶魔的首领。也指邪道的首脑人物)
形容词
神奇;奇异 。如:魔云(带有妖气的乌云);魔眼;魔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2 [宝安腔] mo1 [海陆丰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东莞腔] mo1 [梅县腔] mo2 [陆丰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摩 | 莫婆 | 明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mua | mu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