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餘, 南海 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 唐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我那里有一个酒筹,是朋友新製,送给我的。” 巴金 《忆·家庭的环境》:“酒令有好几种,大哥房里就藏得有几付酒筹。”
引证解释
⒈ 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引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餘, 南海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
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我那里有一个酒筹,是朋友新製,送给我的。”
巴金《忆·家庭的环境》:“酒令有好几种,大哥房里就藏得有几付酒筹。”
酒筹的网络释义
酒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2)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
筹,壶矢也。——《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
筹室中五扶。——《礼记·投壶》。注:“矢也。”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
(3) 签筹;算筹 。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的物品的凭证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竹筹;筹马(古时投壶计数的用具)
动词
(1) 算计
运筹帷幄之中。——《史记·高祖纪》
(2) 又如:筹设(计划设置);筹计(盘算);筹昏(谓无法算计)
(3) 策划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统筹(统一筹划);筹运(制定策略;谋划。犹运筹);筹历(推算历法)
(5) 筹措。谋划措办;设法筹集 。如:筹度(谋划;计划);筹借(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量词
条,个,位。用以指人的多少
背后只见赶上三筹好汉,也将杀来。——《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