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晕妆

jiǔ yùn zhuāng [jiu yun zhuang]
繁体 酒暈妝
注音 ㄐ一ㄡˇ ㄩㄣˋ ㄓㄨㄤ

词语释义

唐代妇女的一种面妆。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唐 代妇女的一种面妆。 唐 宇文士及 《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明 焦竑 《焦氏类林·冠服》引此文作“酒晕糚”。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妇女的一种面妆。 明焦竑《焦氏类林·冠服》引此文作“酒晕糚”。

唐宇文士及《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酒晕妆的网络释义

酒晕妆

  • 胭脂又叫燕支, 取自一种花, 燕北民族称为燕支花, 汉人称为红蓝花.古人也考证出胭脂始创于纣, 看来纣是中国美容界的鼻祖, 纣以红蓝红汁凝作脂.女子在化妆时, 先施白粉, 然后将胭脂在手心调匀, 搽在两颊, 浓者叫做酒晕妆.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714
笔画: 10
五笔: I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MCW
四角: 31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wine, spirits, liquor, alcoholic beve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酉上聲開口三等ciux/ziovtsĭəu
yùn,yūn [yun]
部首: 429
笔画: 10
五笔: JPLJ
五行:
仓颉: ABKQ
四角: 60504

详细解释

yūn

动词

(1) 昏倒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2)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3) 另见 yùn(晕车)

yùn

名词

(1)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 同本义

(3)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4)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5) 环形花纹或波纹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6) 又如:晕光(彩虹的光彩)

(7) 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如:晕状(形容四周光影、色泽模糊的情状);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

(8) 光环 。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9) 另见 yūn

英文翻译

halo in sky; fog; dizzy, fain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宋本广韵

zhuāng [zhuang]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UVG
五行:
吉凶:
仓颉: LMV
四角: 34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爿( 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2) 同本义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

(3)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4)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5) 假装。同“装”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王实甫《西厢记》

(6) 又如:妆谎子(装腔,作假);妆晃(装门面,摆样子)

名词

(1) 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2) 又如:艳妆;浓妆;妆光(盛装的容貌);妆盒(盛梳妆品的盒子);妆泪(女子的粉泪);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3) 演员身上的装饰 。如:卸妆

(4) 装饰的式样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唐· 李群玉《黄陵庙》

(5) 又如:宣和妆;宫样十八九妆;妆束(服饰);妆梳(梳妆打扮的款式);妆饰(打扮的样式)

英文翻译

to adorn oneself, dress up, use make-up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